——星藝裝飾南寧分公司采訪側記
多年來,星藝裝飾在南寧、在廣西:
一年一度裝飾文化節見證星藝品牌力量
一把看不見的“公平尺”破解管理難題
一個“星藝班”創新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星藝裝飾獎學金”捐資助學奉獻幸福
精心設計規范施工享譽千萬家客戶如潮
學習特訓培養設計精英打造服務星團隊
愛心公益行動凝聚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
不忘初心文化筑夢在飾界豎起一面旗幟
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不忘初心,文化筑夢,在創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或是星藝裝飾南寧分公司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真正緣由。
在飾界,有這樣一種傳說:“在中國,只要有裝飾的城市,就能看到星藝人的身影……”很多優秀的星藝人從創始地廣州趕赴全國各地,開拓新市場,創造新奇跡,耕藝種德,設計幸福,發揚“敢為人先,恪守勤儉,誠信正直,勇于奉獻”的星藝精神,傳播先進的“粵派”裝飾設計文化,將星藝品牌不斷發揚光大,將星藝大愛之旗插在神州大地的大小角落,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銘記,讓我們致敬。
設計幸福,為愛筑家。
星藝裝飾南寧分公司作為集團的紅旗單位、標桿企業,年年是“先進單位”,成為一個奇跡。與此同時,南寧星藝人把“文化”二字寫進企業創新發展的史冊,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12屆裝飾文化節,設計幸福,文化筑夢,真正踐行了行業領導給予星藝“創新發展,行業領先”的贊譽和肯定。正如在客戶贈送徐橘的一副書法作品上,筆者看到這樣幾句話:“精心設計細推敲,規范施工質量高,享譽千家迎萬戶,連年星藝客如潮。”
管理“抓大放小”,一把“公平尺”激活內生動力
我是黨員,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有人說,管理是一門學問。做管理,其實就是做學問。星藝南寧的開拓者、集團副董事長周曉霖,就是一個學者型管理者。筆者在采訪時,從無數優秀的南寧星藝人講述的真實故事中也感受到了“學問”的力量。在日常管理中,從執行董事周曉霖開始,星藝南寧的管理者都是“抓大放小”,企業前行和奮斗的方向由周曉霖決定,但在具體事務上,他從不插手,管理放手放權,激活內生動力,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推動企業的穩步前行,屢創佳績。
1987年,年僅20歲的周平生參加工作,在一所小學做數學老師,后來又從事教學管理的工作。2004年,執教整整17年的周平生放下手中的教鞭,毅然決然地走出大山。在家鄉,他很早就聽說余工創辦的星藝裝飾,經過打聽和朋友的介紹,便到了星藝福州,學做一名項目經理。2008年,他又到了星藝南寧,做了半年的售后服務工作。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和業績,第二年,就升任公司工程部經理。直到2011年,周平生被提升為南寧分公司經理。
周平生表示,2009年到2010年擔任工程部經理時,他遇到“三難”:其一,炒單現象難處理;其二,“三緣”員工難管理;其三,賭博問題難控制。面對各種非常棘手的管理難題,周平生想到了“公平尺”。
周平生向筆者介紹,公平尺的建立,首先就是為了打破“三緣”關系紐帶,力爭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公平尺,看不見,摸不著,它可能是一種制度,也可能是一種理念。在公司里,在一切的機會面前,凡事都以公平尺進行考核和管理,只要那些努力、認真、敬業的員工,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筆者了解,現任公司質檢的吳傳偉,是南寧分公司第一個通過應聘的方式招來的星藝人。
吳傳偉(南寧分公司質檢)
吳傳偉回憶說,2002年5月的一天,當時他在廣州翻閱《信息時報》時,剛好看到星藝裝飾的招聘信息,于是第一個電話打到星藝南昌,第二個電話打到星藝南寧。南寧分公司的第一個電話是徐橘接的。說到這兒,吳傳偉笑著說:“我記得當時打的電話號碼是0771-5877068,這個號碼公司現在還在使用。徐總對我說,公司剛起步,讓我稍等一段時間再打來。等了一個月,我又打了一次電話,這次是周董接的。接通后,聊了十多分鐘,周董就讓我到南寧來看看。”吳傳偉有些感慨,對筆者笑了笑,“說真的,當時我的身上就只有500元,買了一張車票,身上就沒有什么錢了,可我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坐上了火車,來到了南寧,來到了星藝。”
徐橘(集團監事、廣西區域總監)
關于公司的管理,集團監事、廣西區域總監徐橘對筆者說:“給每一員工最好的發展平臺,做好定位工作,知人善用,用其所長,把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創造最大價值。同時,還要把獎勵機制用在學習上,給員工更好的空間和適當的培訓,他們就能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回報。”他還表示,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放權、分權和監督。放權,是信任下屬;分權,是給他們平臺;監督,是適當引導和幫助。另外,要時刻保持陽光心態,有責任心,執行到位,善于溝通,始終和員工站在一起。徐橘介紹,星藝南寧每次中層交流會議,始終貫穿一種會議“精神”:會上;擦出火花;會后,統一意見。作為管理者,要善于總結利弊,權衡大局,從挫折中學習和提升自我。最好的老師是顧客,最好的管理是服務。對此,徐橘直言不諱地說:“這些,其實都是我從周董身上學來的管理智慧。”
文化筑夢,公益助學,“星藝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有句話說,小企業做市場,大企業做文化。從小企業到大企業的轉變,文化和決策是關鍵。在星藝南寧,從一開始在周曉霖的帶領下,以文化活動為抓手,用星藝優秀的文化整合公司合力,提高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同時,探索和獨創出“家裝文化節”這一概念和模式,彰顯品牌價值,見證星藝力量。
2002年5月1日,星藝裝飾進駐南寧。之后的兩三個月,星藝在七八個省會城市都開設了分公司,實施星藝“棋行天下”的品牌擴張戰略。徐橘向筆者透露,當時,南寧分公司是從一個6000元的小單起步的。據說,南寧分公司開業之初,三天沒有簽一個單,這讓大家都十分著急。就在第三天,有一位業主終于找上門來了。業主是個老師,需要做的是一個客廳的改造,當時報價6000元。回想起這一件事,徐橘笑著說:“雖然只是6000元,但那是我們創業的第一桶金……”如今,南寧舉辦一次活動,有時現場簽約數百單,和當初簽的第一個單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讓人感慨。
李明(南寧分公司設計總監)
1998年,李明從江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開始進入了裝飾行業。2004年6月,李明進入星藝南寧,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設計師。2005年,在第一屆裝飾文化節上,李明嶄露頭角,一個人簽了十多個單,刷新了當時星藝南寧的簽單記錄。那一年,他還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設計組長。
2016年5月,南寧分公司聯合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啟動“星藝裝飾獎學金”計劃,注重設計人才培養。對此,星藝裝飾華中區域總監凌峰表示:“我們做好企業的同時,也不忘回報社會,更加注重人才培養與激勵。不忘初心,文化筑夢,讓企業與愛同行。”
為更好地推進校企合作,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指導,星藝南寧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成立了現代學徒制“南職院·星藝裝飾”人才培訓基地,即“星藝班”。課程模塊由星藝資深設計師與學院教師共同設計,并聘請星藝資深設計師和工程總監為“星藝班”講師,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南職院為星藝裝飾提供深厚的人才儲備,星藝裝飾為南職院設計人才提供更廣闊的創業就業平臺,真正實現校企互利共贏。同時,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還聘請了徐橘、周平生、李明、范建國為藝術工程學院客座教授,聘請劉亞、張至、陳思成、余光生、徐瑞庭、胡四民為藝術工程學院講師。
設計創新,集成家裝,“星服務”創造價值收獲感動
無創新,不設計。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設計創新、工程創新,文化創新、學習創新、服務創新是星藝裝飾“八大創新”。
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學習的碩果。在20多年的發展中,星藝裝飾孜孜不倦地打造學習型團隊,在學習中引入公平正義的企業創新機制,以不斷創新的精神,開拓求精,創造價值,為企業謀發展,為行業做榜樣,打造中國人“住”的名牌。
徐橘說:“十年前,為了突顯公司的優勢,星藝南寧就探索出一對一的設計服務模式,在展會上,我們用筆記本電腦展示效果圖、手繪作品,實行一對一的咨詢服務,展現星藝獨特的設計魅力。之后,大多品牌推廣活動,星藝南寧也延續這種模式,創辦了‘家裝課堂’。如今,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們要讓設計產生價值,無創新,不設計。”
對于設計創新,李明卻有另一種思考。
李明表示,星藝南寧目前有60多名設計師,所有的設計師都要以客戶的滿意度為標準,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形成價值導向。“我們每年有一個突出貢獻獎,主要從三個方面上考慮,一是回頭客,二是設計能力,三是服務質量。以前我主張的是設計創造價值,現在是服務創造價值。”
7月8日中午,在監理鄒德水的帶領下,筆者跟隨郝峻總監、周平生經理一行拜訪南寧經委小區客戶王先生。王先生是星藝十年前的老客戶,如今62歲了。現在裝修的是一套1995年的老房子,又一次選擇了星藝,放心地交給星藝進行裝修改造。
在客戶的家里,郝峻總監隨口問了一句:“裝修怎么樣,還滿意嗎?”王先生笑著說:“把裝修交給星藝,我們是真的很放心。星藝的設計很好,施工很好,服務很好,就是價格比較高……”隨后,客戶又笑著解釋說,“這個老房子裝修,前前后后鄒德水監理想了很多妙招,我也想挑毛病,可是挑不出來……”
不忘初心,只為走得更遠。“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北宋文學家蘇軾在《杭州召還乞郡狀》中說:“守其初心,始終不變。”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已經走了多遠,也別忘了,“你的初心決定你的世界”。
不忘初心,文化筑夢,在“互聯網+創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優秀的南寧星藝人正是這樣一步一步向夢想的終點行進,用勤奮和汗水書寫精彩人生,設計幸福,為夢遠航。
走一線,無處不“星聲”
無處不“星聲”,無處不感動。“走一線”,聆聽身邊的感動。我們也努力尋找一些忠于企業、熱愛品牌、默默奉獻、奮戰一線的優秀星藝人,向他們學習、致敬。
在一本書上,筆者看到這樣一段話:“人生有兩條路,一條要用心走,叫做夢想;一條要用腳走,叫做現實。心走得太慢,現實會蒼白;腳走得太慢,夢不會高飛。人生的精彩,總是心走得好,腳步剛好能跟上。”若想到達夢想的終點,靈魂和腳步必須都在路上。在前行的路上,想要走得更遠更穩一些,少不了學習,少不了創新。不忘初心,只為走得更穩、更遠,只會時刻提醒自己“為什么出發”。
精彩故事,且聽他們說——
范建國(星藝廣西尚品室內設計院院長)
1999年,從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后,范建國在廣州參加工作。畢業面試中,他順利到廣州城鎮裝修公司,做了一個設計師,主要負責餐飲、酒店、辦公單位等的室內設計。后來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范建國向星藝投了一份簡歷,通過面試,于2005年7月13日,正式成為一名星藝人。
憶起當年,范建國依然記憶猶新。他說:“當時,面試我的就是周董。沒見面前,我和他在電話里聊過,感覺他是個溫和、真誠、沒有架子的人。見面之后,我們聊得很放松,也很愉快。周董給我的感覺很溫和,做人很低調,不喜歡顯擺。現在,整個星藝南寧的員工給人的感覺都是很溫和的,這也許是從周董身上傳承下來的美德。”
作為尚品設計院的管理者,范建國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外,他還十分注重個人設計能力的提升,一直堅守在設計的崗位上。他的夢想,就是提升星藝的設計力量,力爭成為南寧乃至廣西設計行業的第一。
羅芳(星藝廣西余工設計師樓創意總監)
我是黨員,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年,羅芳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個農村家庭,有四個兄弟姐妹,是家里的老大。不過,她從小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于是也養成了獨立、要強的性格。
大學時,羅芳參加廬山特訓營的培訓,還拿了“小黑帽”,當時就準備留校當助教。羅芳說:“暑假幾個月太無聊,我就通過同學的介紹,來到了南寧分公司實習。”就這樣,2007年畢業后羅芳就到了星藝。
“我是個比較懶的人,不太喜歡去適應新事物,我喜歡堅持一條道走到底。給我一條道,我會走得很好。我不喜歡選擇,堅定地走一條路,我就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如果擺在我面前的是兩條道,我可能都不知怎么向前行進。”跟許多“80后”一樣,羅芳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信。“自信是我的優點,也是我的缺點。”面對著筆者,她毫不忌諱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許,也正是她的性格所驅,從進入公司以來,羅芳的表現很優秀,是星藝南寧2015年的業績最佳設計師與“2015年度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羅芳認為,每個人都是自我欣賞型的。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定會欣賞有個性的人。但在與業主交談的時候,設計師是沒有個性的,而且必須得自由靈活地轉換角色。為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羅芳也閱覽群書,如心理學、設計學、文學等方面的書籍都有涉及,也因此增強了自己的信心。
黃鳳坤(南寧分公司優秀木工)
黃鳳坤表示,在工地上,不僅要在自己熟知的工藝領域上有所發揮,還要涉及到其他的工種。項目經理不在工地的時候,業主前來看房,黃鳳坤也能向業主清晰地解答每一道工藝和流程。黃鳳坤說:“有的業主很好奇,問我我為什么懂那么多,我便自豪地說,因為公司對工人有專業的培訓。”
說到培訓,黃鳳坤介紹,工人們統一住在公司工程部宿舍,而宿舍的二樓就是會議室。項目經理每天都在會議室里上早課。另外,工人如果在工地上發現新的工藝,就會在工人群里發信息,召集全體晚上開會共同學習。筆者了解,南寧的工人有三四百人,都住在一起,業余的時候就聚在一塊聊聊工藝、打打籃球。
黃鳳坤認為,在星藝南寧,號召每一個工人做到“三好”,即好的心態、好的工藝、好的品德。有些時候,業主在工地上指出不滿意的地方,黃鳳坤就指著懸掛在墻上的質量錘,拍著胸膛說:“您覺得不好的,砸掉重做,砸到您滿意為止。”這時他停頓了一下,笑著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業主,真正拿起質量錘砸過我的工地……”
不知不覺,黃鳳坤已加入星藝這個大家庭11年了。這些年,通過他的個人努力,讓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都步上了正軌,也有了足夠的能力在南寧安家落戶。對此,他露出十分幸福的表情,開心地說:“星藝給了我美好的生活,還讓我第一次坐上了飛機,圓了北京夢……”
邢國棟(南寧分公司項目經理)
邢國棟回憶說,初進公司時有著拋物線般的心理變化。開始的時候很有熱情,但進入狀態之后,便到一個低谷,對工地不了解,面對業主的提問也無法給出滿意答案。好在他最終熬了過來。邢國棟表示,隨著裝飾行業的發展,裝修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也就更高,而項目經理作為設計師、業主和工人三者之間的紐帶,光懂工藝是不行的,溝通交流也恨重要。“每一位業主的需求是不同的,但誰都希望不要留下缺憾。裝修中跟業主的交流要耐心細致,其次是事后的維護,以及與業主建立良好的情感。”邢國棟告訴筆者,他始終把公司“做裝修=做朋友”的溝通理念刻在心中。為此,他還講了一個小故事:“我的一位客戶是廣西第七人民醫院的院長,他知道我有糖尿病,就送了我一個血糖儀。在幫他裝修以后,我們就像親戚一樣,每年過年都會帶一些土特產送給他,他也常常買一些對我身體有益的東西。”
“我們的客戶,廣西大學的退休老校長曾對我說過一句話:星藝有了你們更加輝煌,你們有了星藝,人生也會更輝煌。所以,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盡心盡力服務好每一位客戶,我希望把自己生命剩余的工作時間都留在星藝。”對此,邢國棟說。
柯善林(南寧分公司工程部經理)
柯善林是瑞昌人,1999年南下廣州,開啟自己的打工生涯。
2008年,柯善林進入了星藝裝飾廣州分公司,擔任了3年的工程監理。2011年,他又從廣州調往南寧,一直在星藝南寧擔任工程部經理。
柯善林介紹,星藝裝飾進駐南寧之后,經過了多年的洗禮和歷練,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團隊,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目前工程部團隊監理60多個,工人300多個。管理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柯善林把從廣州分公司學到的東西帶進南寧,并結合南寧分公司的特色,制定出自己的一套規則。對此,他向筆者解釋:“做管理,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南寧分公司的‘公平尺’就是要求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把無形的尺,雖然看不見,但無處不在。給監理、工人排單的原則不是親疏關系,而是看個人的能力,以及是否適合管理該項工程。”
余光生(南寧分公司質檢經理)
十年匆匆,始終如一,堅守一線,默默奉獻。
余光生,2006年5月加入星藝裝飾,進入星藝南寧已有十年的時光。在做了兩年的項目經理后,2008年,余光生開始專做質檢工作。
“從項目經理到質檢經理的轉變,必須吃透‘工藝’。”余光生想了想,接著說,“做質檢經理,各方面都要做好帶頭作用,不然怎么好意思還去檢查別人呢?!”余光生透露,為了摸熟六大工藝,認真執行每一項標準,他常在業余的時候閱讀工藝方面書籍,家里已經擺滿了兩大書架。除此之外,他還看一些營銷、管理上的書籍。“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別人不懂的,我也要懂一些。”
“形象是罰出來的,質量是砸出來的,安檢是嚇出來的,工人是加出來的,項目經理是壓出來的。”這是余光生在授課時常提到的一句話。余光生表示,在做質檢的八年時間里,只要他發現有質量不達標、違反公司規定的項目,一律砸掉重做。在南寧,工程質量有很多硬性的指標。質檢部每個月都有一個工作重心,即一個重點抓的項目,目的在于把整體質量提升。“在質量檢查方面要嚴查,以前只有一兩個做得好的,現在只有一兩個做不好。在每個工地上的墻上都掛著空鼓錘,只要項目經理和業主進去,都要捶打,一一檢查。”通過嚴格的管理方式,許多工地“病痛”也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