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磚是個辛苦活,雖然收入不低,但很多年輕人還是看不上。在星藝裝飾南寧公司(以下簡稱“星藝南寧”),很多鋪磚師傅干了一二十年,其中兩位鋪磚老師傅帶出了“父子兵”。子承父業鋪磚傳承工匠精神,其中一名“星二代”還成長為項目經理。
心里話道出工人受尊重
謝森,今年52歲,浦北人,2002年12月進星藝南寧,迄今跟著星藝干了足足20年,其間從未間斷。
莫樹文,今年53歲,橫州人,1988年進入鋪磚行業,2002年在廣東星藝裝飾總部做了兩年鋪磚工,2009年進星藝南寧,一直干到現在。
時間懂人心。提及結緣星藝之后為何長期留在星藝,11月上旬在星藝工地做工的謝森說:“至今我還記得星藝南寧創始人周曉霖和我打過籃球。20年來,公司聚餐、節慶問候,一直沒落下工人。我沒想到工人會受到如此尊重。”

▲莫樹文在廣東星藝裝飾集團30周年總結表彰會上接受表彰并合影。
莫樹文說:“星藝的工地多,我們鋪磚的活多,根本做不完,收入穩定。每個月我要強迫自己休息幾天。在廣東星藝裝飾總部的評比中,我拿了星藝裝飾頒發的兩個全國大獎:一個是‘全國星藝十佳工人’,一個是‘全國星藝30周年杰出工人’。這是星藝裝飾對我的工作肯定。”
鋪磚工具見證20年工藝變化
兩位老師傅的經歷,相當于家裝行業變化的縮影,他們通過鋪磚工具的改變,梳理了20年來的鋪磚工藝之變。

▲謝森在星藝工地工作中。
20年前,謝森出工所帶的工具,只有切割機、塑料棒錘、水平管、吊線錘,放在摩托車后面就可以裝完。現在的鋪磚工具,不僅多,而且先進,有平鋪機、水平儀、電錘、攪拌器、調平器、震動器、開孔器等,需要一輛小車才能裝完。

▲謝森在星藝工地工作中。
謝森說,以前使用吊線錘檢驗墻磚是否垂直,全憑師傅的經驗,很容易出現誤差;如今有了水平儀,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裝修過多套房子的業主會發現:以前在墻磚上開孔預留熱水器管頭,由于缺乏專業工具,管頭經常裝不平;如今有了調平器,師傅就能輕松裝平。
好工具是鋪出好工藝的第一步。莫樹文能在全國星藝裝飾工藝評比中勝出,得益于迄今他擁有34年的鋪磚經驗。這些經驗當中,主要來自他進星藝之后吸收到的“新鮮營養”。

▲莫樹文在星藝工地內鋪磚。
莫樹文說,30年前所鋪的瓷磚,塊頭很小,規格有80毫米×80毫米和100毫米×100毫米,那時還流行更小的馬賽克,后來瓷磚塊頭越來越大,逐步發展到300毫米×300毫米、600毫米×600毫米、800毫米×800毫米,再到現在的750毫米×1500毫米、1200毫米×2400毫米等。瓷磚變大并不意味著鋪磚速度就快,這反而增加了鋪磚難度,更考驗鋪磚師傅的手藝。一般的師傅不能勝任大磚鋪貼工作。
莫樹文以前鋪800毫米×800毫米的瓷磚,每天能鋪10平方米左右,現在鋪750毫米×1500毫米,一天依然只能鋪10平方米左右,因為必須把速度放慢,才能確保大磚鋪貼的質量。其中一個鋪地磚的細節顯示,每塊大磚必須排版試鋪,再根據具體情況用干沙微調沙漿層,直至調平,然后才能正式上漿鋪貼。莫樹文說,如果不試鋪,直接用濕漿來找平,就容易因濕漿厚度不一、干燥速度不一樣而出現空鼓,圖省事或缺乏經驗的工人會省掉這個環節。

▲莫樹文父子在星藝工地內鋪磚。
兩個90后延續工匠精神
兩位鋪磚老師傅除了自己優秀,還影響到了下一代,先后將兒子帶入裝修行業,且加入星藝南寧,成為了“星二代”。
莫樹文的兒子莫炳健1992年出生,2014年底進入星藝南寧,迄今已有8年時間。莫炳健在星藝干的這8年,一直專注于鋪磚工藝。2022年11月上旬,父子搭檔鋪磚的身影出現在南寧西園悅府小區一個星藝工地。現場所鋪的地磚較大,每片地磚需父子兩人配合才能鋪好。工地上,還有莫樹文的妻子幫忙,協助父子拌漿、上漿。一家人同框出現在一個工地的場景,畫面默契而又溫馨。

▲莫樹文夫妻和兒子的合影。
莫炳健說,他與同齡人交流過,意識到鋪磚工在年輕人眼里確實不被看好,認為這份工作辛苦、沒面子,“但我不在意,這份工作很講技藝,鋪一般的瓷磚,一年可以出師;鋪大磚,至少兩三年以上才能獨當一面。我覺得在星藝干這份工作,每月能拿到過萬元的收入,讓家里小孩在經濟方面不吃虧,這比所謂的‘面子’強。今后,就算父親退休了,我也會堅持做這份工作”。
謝森的兒子謝宗宏,2014年中專畢業,在廣東工作一段時間后,回到南寧跟父親在星藝工地上鋪磚。在裝修工地呆久了,對其他裝修工種也有了較多了解。2017年,謝宗宏成為星藝南寧的一名項目經理。謝宗宏說,在星藝,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項目經理,需經過專門特訓和實操訓練。在此,他很感謝星藝南寧的吳傳偉、徐洲等多位資深裝修管理者的“傳幫帶”。

▲謝森夫妻和兒子合影。
對于今后的打算,謝宗宏說:“我從小受到家庭熏陶,對裝修有很好的印象,我會努力將父親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各個工地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