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廣東省 珠海市 香洲區 人民東路173號
電 話:400-680-0011轉756
聯系人:裝修咨詢
本網訊 記者蕭雨報道:南昌市佘山路66號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本是江西化纖廠老廠房,有著厚重的工業文化積淀,兼具著曾經的工業歷史文化和當下的低調奢華。汲汲漫漫的時光在園區207棵樟樹上春華秋實、開枝散葉,見證了園區內許多的時代變遷。2014年春天,一場春雨之后,陽春的節氣里,“香樟谷”內數十年的香樟依舊在密密匝匝地萌發新芽,隨之生根發芽的竟然還有江西美院小畫家俱樂部的藝術之花。
在當年化纖廠的生產主車間、八千臺紗錠梭梭作響、凝固了一個時代的聲音和記憶的地帶,江西美院小畫家俱樂部集中孵化出陶藝、蠟染、木刻、大木斫等傳統手工藝術,并標新立異地將這些手工藝與野潑潑的少年兒童聯系在一起,由此,一個全新的關于家庭親子學習的課題,在這個春天里破繭而出。
如果要探尋江西美院小畫家俱樂館的淵源,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們熟悉的名字——余靜贛,這個上過中央電視臺《身邊的感動》欄目、被評為江西省十大創業先鋒、九江市十大感動人物的企業家,人稱余工,是廣東星藝裝飾集團創始人、江西美術專修學院董事長、廬山藝術特訓營創辦人、北京大學文化研究員、國家高級建筑師。
余工以龐大的廣東星藝裝飾集團企業為依托,投巨資在山溫水軟的廬山西海創辦了九江廬山西海國際藝術學校、廬山藝術特訓營,承辦了江西美術專修學院,多年來,為國家培訓了數萬名優秀藝術人才。
其實,余工當初回家鄉辦學校的初衷很樸實,就是盡量不讓那些因為貧困或者沒有考取大學的適齡孩子綴學,不讓一個來學校上學的孩子因貧困而中途退學,特別是那些沒考上國家正規大學的孩子是余工關注的重點,余工說:這些孩子大多還沒有成年,如果沒有一所學校收留他們,任由他們在社會上放蕩,就會耽誤一個孩子的一生,也會給社會增加負擔啊!
轉眼十個年頭過去啦,余靜贛辦的藝術教育風生水起,僅僅廬山藝術特訓營,每年就有來自全國800多所高校的一萬多名大學生,不遠千里前來參加寒暑假藝術特訓。特訓營主要是從事手繪藝術設計訓練,余工是個善于拓展與思考的人,由特訓營發展拓開出去,他接著又有的放矢地針對青年設計師開辦了廬山西海創業營、就業營。余工設立3000萬元創業基金,幫助有志創業的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實現人生夢想,由此掀起中國設計類大學生創業的高潮。
余工辦學投入了很多資金,大筆的錢往里投,發誓要培養更多人才,打造出更多的職業經理人;盡管身價不菲,但他自己至今仍沒舍得買上一輛高級小汽車,出門辦事經常是“打的”,平日在學校也是經常與師生們一起吃食堂。這就是余靜贛!自己不計較吃住享受,可是在辦學上一擲千金,的的確確的大手筆!
特訓營之所以會每年吸引近萬名學生不遠千里前來求學,是因為余工肯花重金從世界各地請來名師執教,請大師前來講學,每年花在名師講學報酬和來回機票以及吃住上,沒有人統計具體費用有多少,我們知道的是一位名師年薪是30多萬,一名專家講一堂課最高達5萬酬勞,余工每期特訓都要請幾十位。很多人不理解,余工辦學這樣開銷,根本沒有盈利,自己也累得夠嗆,到底為了什么?
其實,當你走進余工內心世界你就知道,余工認為錢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定盤星,教育的意義在于為家鄉、為社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層次的人才,他讓許多年輕人走向了成功。在余靜贛的學員花名冊里,有的已經成為室內設計行業的大師,有的學生不僅在業界拿下多次全國性設計大賽金獎,而且有些學生的著作論文甚至成為高校的必修課目。
充滿詩人和哲學家氣質的余靜贛,是一位善于將現實升華到理想境地的熱心人。如今余靜贛又開始著手創辦手工藝訓練營,他添置設備,聘請雙師型教育專家,打造出陶瓷、木雕、蠟染等一個個手工藝制造基地。
由此,一項項全新的工藝品種脫穎而出。以此為起點,余工開始在世界各地鼓勵青年人加盟創辦藝術品商店、網店,中國是一個崇尚工藝而又十分擅長工藝的國度,有基地,有網店,藝術才能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一種時尚的風格主流。讓人感受到充滿詩意的打造,感受到那破繭而出的呼吸與吐納。
如果說在廬山手工藝訓練營,學員們已經感受到這股來自新藝裝、軟裝風暴的力量,他們開始行動起來,以切身體驗,感受陶藝、木雕、木刻、蠟染等工藝品產生的全過程,并從中感悟到工藝的生命力所在,那么余工下一步著手打造的工藝品智力開發風潮就是從娃娃開始,讓藝術伴隨著孩子們成長。
2014年初春,南昌市佘山路66號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內,走來了幾位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他們是余靜贛廬山藝術特訓營的歷屆學員,是從事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他們每個人都練就了自己的絕活。畢業后,他們將事業的定盤星瞄準了藝術潛質的開發與弘揚。他們聯袂加盟余靜贛倡導的藝術事業,篳路藍縷,創辦了江西美院小畫家俱樂館。他們的名字叫雷夢琪、陶晶晶、張萍、康妮、吳洋、周亞、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