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消息稱,國內最大規模家居連鎖賣場——紅星美凱龍連鎖集團(以下簡稱“紅星”)將獲得一筆數額可觀的投資,注資主體包括美國私募投資基金華平投資集團、國內的產業投資基金和民營企業。據悉,合作各方明日將在北京共同對外宣布此番融資計劃,不過,這并未得到紅星方面的確認。
紅星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車建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具體的融資規模以及華平持有的股權比例會遵照各方約定,目前還不能對外透露。他僅表示,這是目前中國家居行業史上最大的一宗融資案例,且“我們出讓的股權并不多”。
地產型投資客再看好紅星
如果紅星此次獲得注資的消息屬實,華平將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深度介入紅星的發展版圖之中。2008年2月,紅星曾以出讓20%股權的代價獲得華平2億美元的注資,之后,紅星開始大規模的擴張之舉,計劃2010年店面數要突破80家,并于A股上市,并揚言到2020年,要在全國或全球開設200家家居連鎖商場。
而對于華平,很多商界人士并不陌生。從2004年起,華平投資集團先后在內地投資大唐電信、哈藥控股、國美電器、銀泰百貨等。這家來自美國的相對低調的投資機構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情有獨鐘。據公開資料統計,華平集團先后投資過融科智地房地產公司、陽光100房地產公司、上海中凱房地產公司、富力地產、浙江綠城等大大小小諸多房地產企業。
擴張和上市需要資金支持
自1986年創立以來,紅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擴張速度。截至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36個城市開辦了60余家商場。不過,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的高速擴張發展,導致“紅星”大口喘息,部分商場業績不佳。而快速擴張的背后需要巨額資金支撐。車建新曾在公開場合坦言,開一家新店的成本不低于5個億,這兩年支撐紅星快速擴張的成本至少在百億以上。按照紅星集團兩個十年愿景規劃,到2012年建成100家賣場,擴張成本需要在200億元以上,到2020年建成200家賣場,擴張成本要高達500億元以上,紅星進一步擴張的資金缺口巨大。
有分析認為,紅星持有大批體量巨大的賣場物業而不出售,對于其資金鏈管理提出高要求。此番融資,可以將紅星的資產負債水平降至合理水平,或為最終上市鋪平道路。
房產新政或將減緩上市腳步
紅星的經營在行業內具有特殊性,其主要盈利模式是不斷買地建造賣場,然后出租店面來獲取收益,具有典型的商業地產發展商特征,但又專注于家居建材領域,對家居品牌進行集合管理,并提供營銷服務,形成一定的連鎖經營特色。有人將其總結為“自我開發+自持商業物業”的二元開發模式:以戰略性眼光買地、建商場、招商、開業。按照這種流水線作業模式,紅星實際上兩方面受益:一是房地產物業的升值;二是規模化租賃收益。而這,也恰恰是華平集團看好紅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業內的估算,紅星目前每年的租金收入在30億元以上,在同業中遙遙領先。
目前,紅星的這種發展模式正在面臨考驗。4月17日,《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發布,這個被業內簡稱為“新國十條”的政策對所有房地產開發企業都是一個強大的震撼。
業內認為,“新國十條”或許對紅星也是一個拐點。一是對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嚴控,很有可能使紅星的上市計劃受阻。此外,在新政影響下,不論房價是否下調、幅度多大,交易量的下降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將直接影響到產業鏈的下游,也就是家居行業的發展,對于靠吃家居企業店鋪租金的紅星而言,無疑又多了一層沖擊。而對于投資方華平而言,不僅是紅星,其投資的很多房地產企業都將受到新政的影響,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