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宣布,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728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國民經濟總體態勢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初步測算,上半年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3367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85830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73643億元,增長9.6%。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工業增速總體較快。全國夏糧產量12310萬噸銷售較快增長。上半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187億元,同比增長2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69億元,同比增長18.2%。
對外貿易恢復較快,貿易順差明顯減少。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135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1%。其中,出口7051億美元17173,增長35.2%;進口6498億美元,增長52.7%。進出口相抵,順差553億美元。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078元,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
樓市多項指標趨冷無礙國內經濟增長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國10條”出臺已有3個月,樓市出現了積極的現象。商品房成交量持續下滑,一線城市堅挺的房價開始松動,土地市場連續流拍,二手房市場量價齊降,信貸投資增速回落。但百姓最為關注的重要指標——新房的價格仍沒有下降,只是在局部地區出現折扣不大的優惠活動,觀望情緒仍然濃厚。
在樓市調控逐漸步入深幅調整的敏感時期,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則面臨著復雜的局面,由此引發繼續調控是否導致國內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自去年底“泡沫論”和“支柱論”的爭論如今演變成對樓市調控的存廢、松緊之爭。但業內人士認為,樓市調控引發經濟再次觸底的可能性很小,短期來看今年保障房投資的加大,將繼續保持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長期來看,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將使房地產業的支柱地位逐步退化。
樓市多項指標下滑樓市調控新政頒布已近3個月,調控效果引起業界關注。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大中城市環比房價、成交量、新開工面積以及國房景氣指數等一系列房地產指標出現回落。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4%,漲幅比5月份縮小1個百分點;而更能反映當期趨勢的環比價格下降0.1%,近16個月以來首度出現回落。
統計局:樓市調控暫未影響經濟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5日指出,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數和部分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從短期來看,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還沒有顯現出來。他還表示,當前物價上漲的壓力有所緩解,但還是要重視管理通脹預期。
建材價格上漲趨勢明顯
一品牌板材經銷商直言:“近期天然木材漲了15%天龍八部,刨花板、密度板等人造板材漲了5%到8%,化工產品、鋼材價格基本穩定,人力成本每年增加10%,渠道成本也在大幅增加,這些價格上漲傳導到建材行業,我們產品漲價的壓力越來越大。”
經了解,促成板材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原材料的漲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整個國際市場原木供應就非常緊張,不僅僅是優質原木,加工板材的樹枝、樹皮甚至一些回收用的舊木材價格都不同程度上漲。而同樣與木制品生產加工有關的一些家居企業在接受采訪時也指出,隨著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舉行,低碳在成為2010年家居業流行話題的同時,也帶來了企業在木材砍伐方面更多的受限,木材供應量下降,勢必導致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