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行業被指賤賣國土 協會建議對出口設置門檻
10月16日,2010新疆伊寧·中亞國際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新疆伊寧開幕。在本屆交易會特設的陶瓷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名譽會長丁衛東表示,由于國內要求對于陶瓷產品出口設限的呼聲漸高,國家可能將出臺一系列政策,限制陶瓷制品的出口。
分析人士稱,如果陶瓷出口設限政策出臺,陶瓷產業將面臨一場新的變局。
“世界第一”的另一面
據丁衛東介紹,去年中國共生產了各類陶瓷磚64億平方米,比2008年增長11.68%,居世界第一。陶瓷出口量也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超過世界陶瓷磚貿易總額的1/3,超過意大利、西班牙兩個出口大國的總和。
占據中國陶瓷產業半壁江山的廣東佛山陶瓷更是表現不俗。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佛山陶瓷出口額達17.22億美元,占廣東省陶瓷出口額的77%,占全國的55%。2010年1~6月,佛山陶瓷出口額達9.91億美元,同比增長36.5%,增長動力十足。
不過,光鮮的成績單并沒有讓丁衛東為此高興。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收集的數據,2005年,我國約出口建筑陶瓷4.2億平方米,均價是每平方米2.86美元,僅為我國進口建筑陶瓷價格的1/4。然而幾年過去之后,情況似乎并沒有多少改觀。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陶瓷磚進口平均單價為18.69美元/平方米,出口均價4.18美元/平方米,出口價格僅為進口價格的22.3%;衛浴陶瓷情況更糟,進口平均單價94.93美元/件,出口均價為13.94美元/件,出口價格為進口價格的14.7%。
能源、環境問題突出
陶瓷業一直被認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雙高產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土地資源以及其他能源,而污染問題又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陶瓷的低價格意味著中國的土地資源、能源以及人力等資源都是通過廉價方式輸送到了國外,而由此帶來的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則只能由自己承擔。
為此,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繆斌在8月初即表示,現在好的企業都提出不能 “賤賣國土”,協會將建議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限制陶瓷產品低價出口。
陶瓷產品的低價格除了使自己處于價值鏈低端、資源和環境都飽受考驗外,還為自己帶來了不間斷反傾銷的麻煩。近兩年,我國陶瓷產品已遭到數起反傾銷調查。2008年7月,阿根廷對原產于中國的陶瓷餐具及其余家用瓷器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08年10月,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對中國的陶瓷釉面磚進行反傾銷調查;而今年6月份,歐盟對我國發起了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陶瓷企業為此不堪重負。
湖南省陶瓷協會會長許君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陶瓷企業出口設限是從戰略意義上的考慮,目的是以此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行業或臨又一場風暴
廣東金牌陶瓷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冼志耀在得知國家有可能對陶瓷出口進行限制時顯得憂心忡忡,他對記者表示,“這對整個陶瓷行業的影響都比較大。”
冼志耀的擔心不無道理。在陶瓷產業先后遭遇諸多反傾銷調查后,近來又成為部分地區節能限電的重點對象,而原材料漲價、人力成本提高、匯率升值等問題,也成為陶瓷業不得不正視的難題。
廣東潮州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張錦華表示,自己并沒有聽說此消息,但“中國陶瓷出口量那么大,如果真的出臺政策限制出口,影響肯定是比較大的。”
佛山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還沒有聽說此消息,不便發表看法。不過她表示,對陶瓷企業的影響需要從出臺的具體措施來衡量,措施不同對企業而言影響也會不一樣。
“總體來說,若要出臺相關措施,目的就是迫使陶瓷企業不斷轉型升級,從產業鏈低端走到高端;而那些無法適應外界壓力的企業,在這場陶瓷升級戰中肯定會被淘汰出局。”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