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提名100多家企業,應訴率不到一半
據了解,被美國提名的100多企業名單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采取了積極應訴態度,而這次初裁結果出臺后,地板協會表示還將組織企業進行進一步的申訴和解決辦法。
某地板企業表示,國內地板業在美國遭受雙反調查是對行業的檢驗,一方面國內的制造業需要轉型,另一方面,我們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缺乏經驗和策略。
小小地板鎖扣曾引發“跨國大戰”
眾所周知,地板鎖扣只是強化木地板生產流水線上的小環節,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玩意,卻在2005年將常州賽力木業有限公司、中鑫木業有限公司、洛基木業有限公司等17家對美出口的木地板企業拖入“應訴泥潭”。
2005年老牌地板企業荷蘭Unilin公司為維護自身在美國市場的利益,以“地板鎖扣”專利技術遭侵權為由,僅花150美元申訴受理費,就將常州一批的地板生產企業告上法庭,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頒發禁止進口令,禁止產品在美國銷售。
盡管一些企業在數十萬美元的訴訟費前打了退堂鼓,而一貫謙遜的圣力地板董事長朱賽瑜這次卻語出驚人,“這并不是一場尋常的官司,我們輸不起,也不希望對方輸”。他解釋說,想進入美國市場的外國企業林立,一方面中國企業要穩住腳跟,必須突圍“337調查”封鎖線;另一方面,如果荷蘭公司敗訴,就意味著對所有競爭對手放開大門,等于我們花錢為別人掃清障礙。這種說法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肯定。
多方牽線下,圣力地板選擇了137萬美元請美國知名律師菲利浦“出手”,其曾是小布什競選美國總統的當家律師,擅長打337條款、專利侵權、不公平競爭等官司,代理過的巴西“停止鋼鐵反傾銷”等案均獲勝利。
聘請美國律師,按照美國商務部要求整理證據資料,為我國地板業執旗打 “337調查案”的圣力地板通過積極訴訟抗辯,從而換來了最好的結果。在國際維權官司中充分表現了其高度的民族企業責任感和行業使命感,受到國家商務部、林產協會等領導的高度評價。
朱賽瑜說:“企業取勝的‘法寶’就是質量和管理。辦企業和做人一樣,要重誠信,和外商做生意,更要注重信譽。在外方訂單不斷增加的大好形勢下,公司始終狠抓地板工藝各工段的生產管理,從細處入手嚴格把關。同時,公司保證了每批訂單在規定期限內交貨,以便順利裝箱上船。” 正是由于朱賽瑜一直堅持以這種認真的態度去經營圣力地板,使得他們不但打贏了國際維權官司,產品還遠銷美國、加拿大、阿聯酋等十多個國家,并逐步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
中國地板行業并非首次遭遇貿易門檻,頻繁的對華反傾銷已成為中國地板業對外貿易發展的絆腳石,積極應對反傾銷已刻不容緩。透過美國對華反傾銷的特征看其背后的本質,出口企業只有充分了解美國反傾銷的相關法規,利用法規積極應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才能避免在應訴中陷入被動局面。
據悉,反傾銷初裁將在5月份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