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具業去年總產值突破四千億元大關,比改革初期增長了280倍。據統計,2010年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比上一年增長了18.4%,家具產業超過建筑、家用電器、汽車增長,增速達37.2%,是增長最穩最快的行業,未來5年其市場產值有望使其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
但我國家具業起步晚,產品形成市場的時間短,行業魚龍混雜、混亂不堪,形成諸多方面落后其他行業最少十年的怪異格局。單從經銷模式上分析,由于不能形成完整的從業人員保障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使得整個行業人員流動性大,高素質人才流失率高,以劣充優、偷工減料現象揮之不去。進而造成高素質人才不愿進來,有經驗從業者急忙出去,終端消費者寧可花高價去買國外產品的局面。繁榮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我國家具企業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危機?大家都在摸索中,其中卓有成效的當屬顧家家居。顧家家居的經銷模式是,先用自有資金在大中城市設點經營,再把成熟的店鋪轉手給當地經銷商,將經銷商的風險降到了最低,使其更加貼合顧家家居的“家“的品牌理念,從而為家具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種模式值得眾多廠商借鑒。
隨著中國WTO進程的日益加深,市場的逐步開放,本土家具企業逐漸意識到單純靠著社會紅利發展,遲早要被全球化浪潮所吞沒,為此各大龍頭企業紛紛進行品牌升級。以顧家家居為例,近來把“顧家工藝“標識改為”顧家家居“,全面升級產品線,由單一的沙發制造商轉型成為整體家居供應者,以應對國外家居行業大鱷的挑戰。
只有本土家具企業挑起行業責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不敗,從而讓整個行業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最后形成一個富有生命力和競爭力,對國家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