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低谷的2011年地板行業,終于在年底收官階段因世友地板獲得“全國質量獎”而有了一抹亮色。中國地板行業在遭遇各種困境之后,也終于開始著手反思如何加強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
行業盤點:市場低谷之后世友“全國質量獎”強勢收官
2011年的建材行業,可謂是多事之秋,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這一年再恰當不過。剛步入2011年,建材市場即遭遇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國八條”樓市調控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美國針對地板行業施行的“雙反”裁決。
世友地板副總經理胡造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世友地板所在地南潯舊館鎮,過去有將近200家原木加工企業,今年預計不少企業經營會比較苦難。在地板生產企業,全國4000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小型企業,房控政策對這些企業的影響特別大。”
有業內人士也指出,房控政策的持久不放松,導致地板需求量逐漸減小,大品牌因為資本實力雄厚還能夠維持一段時間,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打擊將是致命的,尤其這些企業還面對著原材料漲價、海外市場受挫的現狀。
行業洗牌趨勢已經逐漸清晰明朗,如何改變現狀,增加企業應對當下及未來危機出現之后的能力,顯得迫在眉睫。
世友地板在這個節骨眼上獲得“全國質量獎”,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世友胡造奇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為了拿到這個質量獎,在戰略、品質、環保等環節接受了四年的審核,未來四年還要接受復審,稍不留神就會被剝奪這個獎。”
世友的獲獎,使建材行業終于實現了質量獎歷史上零的突破,同時也使地板行業在遭遇一系列負面事件的影響下終于迎來利好消息。在各行各業逐步進入年底收官階段之時,該獎項的獲得或能推動地板行業在年末終有利好收官之勢。
未來展望:“世友現象”或引發“海潮效應”
天體引力對自然的影響力巨大,比如占地球面積71%的海水,會因引力大小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海潮。這即是海潮現象。
建材行業遭遇2011年的市場低谷之后,急需新力量引領該行業在2012年實現突圍。但行業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如何才有突圍的可能?
專家指出,價格戰等市場短期行為很顯然不能抵御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危機,“世友現象”在世友獲獎之后漸漸付出水面,或將為行業未來的突圍路徑帶來思考。
世友在獲得“全國質量獎”之前的十年,堅持走一條與眾多企業相背離的發展路徑,這在過去被稱作“瘋子”。而正是這種對品質與誠信的堅守,世友實現了與外資聯合,市場之路也越走越寬。
世友地板多年來不做“OEM”的發展模式,依靠研發新產品減少進口原木的依賴度,以及與美國JOHNSON公司的強強聯合,堅持實施“含水率片片檢”,提出“消費者永遠是無辜”的售后服務口號,這一系列因素,促使世友成為為數不多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小的地板企業。
在“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發展之路高端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局長岳頌東說:“我們雖然現在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但是我們出口產品當中,只有20%是我們自主的品牌,那80%基本是貼牌,基本是給國外名牌的企業做了打工仔、打工妹,只是收了一點加工費而已,這對我們來講是很吃虧的。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增強國際競爭力,打造我們的企業的品牌。”
世友副總經理胡造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稱,在目前國內主流的地板品牌中,世友是為數不多不做貼牌的企業,也因此受雙反事件影響最小。鮮明的市場效果對比會對其他地板企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這或許能夠促使他們受“世友模式”影響的步伐加快。
有專家預測,眾多地板企業面臨的種種危機將從2011年延續至2012,這個現實將使變革成為必然。2012年或許將成為地板行業乃至整個建材行業發展的一道分水嶺。
“世友現象”能否帶來更大的海潮效應、能否引發業內更多企業對其苦練質量內功的效仿、能否引領行業的價值回歸以實現成功突圍?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