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家居業并不平靜,有可圈可點的創新事件,有整個商界都為之矚目的商業動向,也有讓業界蒙羞的一個個“黑榜”。無論是好是壞,是功是過,都印刻在家居行業發展的歷史年輪上,供后來者借鑒、警醒。這里盤點出的是這個年度里驚動家居行業的十大代表性事件。
事件一:
達芬奇家居被曝造假
7月10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北京的唐女士花280多萬元從達芬奇專賣店購買的40多件天價家具竟然散發出強烈的刺鼻氣味。經國家家具及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由此向全國消費者揭開了自稱“100%源自意大利生產”的高端家具品牌達芬奇涉嫌產地造假的內幕。
商報視點:央視曝光后,達芬奇否認造假,新聞發布會上CEO哭天抹淚,年底又不服工商處罰。達芬奇上演了一出出鬧劇,其高端家具代名詞的聲譽已經喪失殆盡。由此,眾多洋品牌“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也有所收斂,不失為達芬奇對行業的“貢獻”。
事件二:
居然之家首推送貨零延遲
3月12日,居然之家宣布推出“零延遲”服務,承諾在消費者提供送貨條件的前提下,在居然之家經營的所有家具建材商戶都必須按合同約定的時間完成送貨和安裝任務,否則就要承擔違約責任,支付給消費者相應的違約金,并面臨被居然之家清理出場或停止合作的處罰。
商報視點:產品送貨延遲,是家居行業發生頻率最高的事兒,為此商家和消費者都頭疼不已,但從來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居然之家承諾零延遲,給家居行業帶來了服務的新挑戰,推動了企業服務意識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事件三:
紅星美凱龍從萬科挖來總裁
8月底,一位名叫袁伯銀的成為紅星美凱龍新總裁進入媒體視線。此前,他的正式身份是萬科執行副總裁,曾在華潤、百安居、萬科等多家企業擔任高管。據稱,紅星美凱龍用高薪挖來袁伯銀,主要掌管家居業務的運營和人力資源的建設,而車建新則更關注于戰略、地產及融資。
商報視點:袁伯銀跳槽紅星美凱龍在業界引起轟動。首先在于他的身份不同凡響,其次則是家居企業開始引入職業經理人,推行現代化管理制度。紅星美凱龍用挖人的方式,給行業樹立了一個榜樣。
事件四:
TATA創立電商“分贓”平臺
“五一”前夕,TATA木門自建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式上線,消費者無論在哪里下單,品質、款式都沒有區別,利潤由負責安裝和服務的屬地經銷商享有,直接簽單的店員統一享受兩個百分點的提成,TATA則按出廠價賣產品給經銷商。這個被其董事長吳晨曦取名為“分贓系統”的電商平臺,在試營業的20天內,網店就簽下了1890單。
商報視點:做電子商務,叫得兇,抓到實質的少,直到TATA創立了“分贓系統”,將鏈條上的工廠、經銷商、店員和銷售員4個環節的利益全部分解,才有效地規避了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的矛盾。“商務,輕電子”的“分贓”模式,開啟了品牌企業出擊電子商務的成功嘗試。
事件五:
家得寶全面退出北京市場
1月下旬,世界排名第一的建材零售巨頭家得寶在北京的第二家分店——西四環店關門。此前,第一家分店分鐘寺店以“暫停營業”為由,永久地關閉。自此,家得寶在北京市場僅有的兩家店全部歇業,徹底與北京市場揮手再見,上演了一出洋超市敗走京城的典型案例。
商報視點:家得寶的敗北,代表著洋建材超市這種業態的勢微。曾經氣勢洶洶的百安居勉強維持,以法國模式試水京城的樂華梅蘭關閉了大郊亭店,本土的東方家園被迫轉型求存。家得寶在美國風光無限,在北京折戟沉沙,顯示出洋超市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事件六:
大自然德爾兩大地板企業上市
5月26日,大自然地板以“中國地板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稱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02083”,當天以2.95港元的開盤價發售3.73億新股,獲得超過11億港元的融資;5個月后的“光棍節”這一天,德爾地板在深交所上市,獲得8.8億元的募資。兩大地板企業的上市,讓中國地板行業看到了企業的實力和資本的魅力。
商報視點:企業做大了,路該怎么走?很多人魂牽夢縈的就是上市,到資本市場撈一把。大自然和德爾上市,則是要在地板主業上發揚光大的同時,深耕家居市場,令人敬佩。只是多元化之路僅靠資本武裝是不夠的,這讓徘徊在資本門檻的地板企業多了些謹慎。
事件七:
惠達衛浴虛標原價暴露促銷潛規則
國慶節過后,北京市發改委發布一則企業促銷違規消息,點名批評一批企業虛標原價搞促銷,其中惟一上榜的家居企業是惠達衛浴。對于惠達衛浴的促銷價格,發改委的抽查人員沒有找到有交易記錄的原價,因而被認定為虛標原價。
商報視點:每逢節日促銷,抬高價格改個價簽,從而打出更低折扣,在家居行業是公開的秘密。只不過,惠達衛浴運氣不好,被發改委“碰巧”查到了。惠達衛浴遭點名批評,揭開的是家居行業普遍虛標原價搞促銷的潛規則。
事件八:
淘寶開出線下體驗店“愛蜂巢”
11月4日,淘寶商城宣布一個名叫“愛蜂巢”的與網上平臺相對應的線下體驗店在北京東部開業。體驗店展示的家居建材產品主要來自網上各商家,打造了270多間情景展示間。通過線上看貨、線下體驗的方式,打消了人們對網絡產品質量的擔憂。年底,有消息證實“愛蜂巢”的第二家體驗店將落戶城外誠。
商報視點:“愛蜂巢”成功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著網絡的勢力已經開始延伸到傳統渠道里。在網絡越來越受到青睞的今天,誰要是忽視了網絡的存在,不僅意味著落伍,還可能是失去飯碗,尤其是背靠著淘寶這種網絡大鱷的新鮮事物,重視一下未必有壞處。
事件九:
中國家居設計師米蘭遭拒
在4月舉行的米蘭家具展上,國際知名品牌芬迪家具在展位入口處設置了關卡,只允許部分人進入,而中國設計師則一概不準入內。在芬迪展廳入口處,工作人員會索要名片,問的最多的一句是“你來自哪里”。如果回答是“中國”,對方就會擺手禁止其參觀。
商報視點:設計師們指責芬迪家具“看人下菜碟”、“歧視中國人”,卻不知自省:我們是去學習還是抄襲?當抄襲風橫掃中國家居業之時,很多企業帶著抄襲團出沒米蘭展,不被人拒才怪。站直身子,別給國家丟臉,當是設計師們需要補上的第一課。
事件十:
春水地板老總“跑路”引發行業震動
11月,一則消息在地板業內不脛而走:春水地板老總于春水“跑路”了,企業面臨倒閉。12月1日,在浙江南潯區舊館鎮鎮政府牽頭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于春水“跑路”的消息得到證實,其“跑路”原因是參與民間借貸,引發資金鏈斷裂,相關部門已聯合有關部門調查其違法行為。
商報視點:老總“跑路”率先起于溫州,有些企業集資借貸,導致資金鏈斷裂。于春水“跑路”,恰恰出于同樣的原因。這讓地板企業反省:做主業的同時,要不要做副業?做實業的同時,要不要做資本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