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國家居設計師的原創水平?最近,博洛尼家居將有“設計奧斯卡”之稱的Andrew Martin(AM)設計展的獲獎作品引入中國,紅星美凱龍則公開表示每年投入5000萬元扶持中國家居企業做原創設計。家居企業的力挺,點燃了中國家居原創設計的希望之火,中國設計師在米蘭受羞辱的一幕或許因此不再重現。
兩大品牌企業
力挺中國設計
近日,在央視剛剛播出的專題片《大設計》中,紅星美凱龍副總裁車建芳透露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內幕,紅星美凱龍每年將拿出5000萬元來扶持中國家居企業進行原創設計。“原創需要時間和資金的投入,我們希望拿出一點老大的樣子來,讓中國家居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逐步贏回文化和品牌上的尊重。”車建芳表示。
再過不久,Andrew Martin的獲獎作品將第五次來到中國參加巡展,引進它的是中國家居界頗具創新精神的博洛尼。Andrew Martin獎有著“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在博洛尼總裁蔡明的主張下,這些優秀作品連續5年在中國展出,讓眾多家居設計師汲取了創意靈感。
紅星美凱龍是中國家居流通領域的品牌企業,除了帶領家居廠商在全國大舉擴張,開新店擴大事業版圖外,還頻頻與設計接軌,做一些與設計有關的工作,比如啟動“紅星夢工廠”計劃,這是一項旨在鼓勵設計師通過設計交易展現自己商業價值的計劃,另外與北京國際設計周聯手,成為家居行業惟一的官方合作伙伴。博洛尼則是家居行業推崇將時尚與設計接軌的企業,蔡明說到中國古典文化和藝術設計來也是字字珠璣,頗有見解。紅星美凱龍、博洛尼等品牌企業的鼎力扶持和引路,點燃了中國原創設計的希望之火,使中國設計有望朝著正確、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中國缺失
原創家居設計
中國原創設計拿不上臺面,國人的設計水平始終不及國外洋設計師。事實并非如此,在時裝領域,專注于婚紗設計的劉蘭玉、從事高級服裝定制的郭培等,其原創設計作品蜚聲國內外;在家居設計領域,香港設計師黃志達、別墅設計師戴昆的設計作品都曾在國外展覽,個個都是中國原創設計的代表人物。但是,從整體來看,原創設計的缺失不僅制約著中國家居業的進步,而且在國際上受到歧視。
在2011年的米蘭家具展上,一名黃姓設計師準備進入芬迪家具的展位欣賞時,在告知對方是來自中國的一名設計師時,被工作人員當場拒絕,理由是擔心中國設計師抄襲。為杜絕此現象,如果沒有邀請函不能入內參觀。這一中國設計師受辱事件迅速在微博上傳播開來,人們指責芬迪家具看菜下碟的同時,也不由得開始深思中國設計界盛行的抄襲風。
帶著設計師在米蘭家具展或科隆家具展等知名展會上走一圈,回到中國后他們就能依葫蘆畫瓢,推出與展品相似度極高的新品家具,并堂而皇之地稱之為最新設計,然后由企業批量生產……直到現在,在家居界仍不乏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學習”國際家居設計,掌握當前設計潮流。這種行為不知不覺中也深深影響到一些中國家居設計師,他們的作品缺乏自己的設計思想,原創和創新能力不足,在細節設計上只會跟著流行走,東抄抄西搬搬。久而久之,中國設計缺乏原創成為行業的積弊,真正堅持原創設計的家居企業更是屈指可數。
中國原創設計
當避急功近利
對于中國原創設計的未來,蔡明有一個觀點,作為設計領域的追趕者,中國設計師們的腳步比較快,總希望多借助經驗,多快好省地趕超國外設計,有點急功近利。武俠小說里的主人公練武,金鐘罩、鐵砂掌之類的外功見效奇,也容易練成,但各種氣功等需要內力修煉的就慢得讓人心急,可20年或30年過去后,練過內功的一日千里,練外功的卻難更進一步,所以中國設計以思考的角度謀發展更為合適。
“在中國,設計的機會無處不在,無論是為2008年奧運會建成的‘鳥巢’還是上海世博會里的中國館,這些因某些契機應運而生的建筑,向人們展示了設計的強大魅力。”香港知名設計師黃志達表述過這樣的看法,他指出,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居住在這個空間里的人的感受,即解決人的需求是設計第一要素。另外,設計不是純粹做創意,更多時候是一種技術活,要考慮到材質、工藝、環境等多方面。離開了以上這些要素,就會偏離設計本身的目的,作為一名設計師要避免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