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年增木門企業二三百家
在十余年的時間內,木門由傳統家裝木工打造的一扇扇工藝簡陋、價格低廉的物件,搖身成為賣場和建材城中動輒千元甚至近萬元的具有設計、環保、工藝等附加值的建材產品,與此同時,木門企業也迅速壯大起來。
日前,TATA木門董事長吳晨曦在以“專注的力量”為主題的演講中介紹了企業的運營之道,經過13年的發展,TATA由一家慘淡時一個月僅售出三套木門的企業,借由網絡平臺發展成為單日最高訂單數過萬、銷售額過億的木門大亨。諸如此類在投身于木門行業后快速成長的企業并不在少數,伴隨著企業數量的層出不窮和規模的擴大,木門安裝工人已經成為了稀缺人才,安裝一樘木門的人工費用也有大幅飆升。
據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門專委會會長張國林介紹,2011年全國木門行業總產值較2010年增長超過16%。“粗略統計,全國每年新增的工廠化、規模化木門企業數量在二三百家。”除原有木門企業外,眾多主營地板、櫥柜、家具的家居企業,如圣象、大自然、歐派、全友家私也在今年跨界木門領域,試圖分一杯羹。
張國林分析認為,家具、木地板等品類已經發展較為成熟,主流大品牌也已經占領了各自的細分市場,激烈的競爭導致利潤率逐漸走低。相比之下,木門行業仍算是新生的朝陽產業,因此企業搶占市場、樹立品牌的阻力較少。
行業整合期尚需時日
木門制造企業數量的激增和發展的迅速,也從側面反映出進入木門行業的門檻之低。記者從木門從業人員處了解到,在一些地區還存在很多大大小小、前店后廠式的木門企業,操作手法則是將破家具板材釘在一起,內裝樹杈、水泥塊等,表面貼一層劣質密度板,再覆蓋一層面漆膜便充當木門出售,產品質量可想而知。
另外,品牌雜亂、參差不齊這一特征在木門行業也尤為明顯,記者在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大型賣場看到華鶴、霍爾茨、和璽等知名品牌,而在小型建材市場或郊縣的建材集散地上,大量不知名的陌生“品牌”木門充斥著市場。
“木門行業發展這么多年,各企業也都在沉淀自己的管理、工藝、技術等。在樓市調控的壓力下,今年行業的洗牌勢在必行,并且一定會很激烈”,伯藝木門董事長王顯認為,木門行業的種種頑疾和亂象有望在2012年得以清掃,在制造水平、管理能力、渠道建設等方面具備優勢的企業將站穩市場,而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差、沒有品牌效應、一味打價格戰的木門企業則將在洗牌過程中風雨飄搖。大自然家居集團品牌總監管琪林也表示,木門行業已經由過度競爭向品牌競爭的階段轉型,而轉型將提高行業的綜合水平。
對于行業已經或即將開始洗牌一說,有關協會專家稱,木門窗的行業在穩步向前發展,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成長、發展、成熟的過程,“木門行業是一個剛剛興起的行業,處于發展之中,真正的整合期還沒有到來,還有千軍萬馬齊向前的歷程”。
■ 2012變化
品牌集中度提高
魚龍混雜的木門行業品牌集中度將在2012年有所提升,運作不規范、人員素質低、缺乏長遠發展規劃,以及在產品設計、生產技術、質量控制等方面管理力度欠缺的木門企業將在強勢品牌的擠壓效應下面臨發展放緩、轉型或倒閉的命運,從而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品牌企業,有利于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行業利潤壓縮
首先,原材料如木材、油漆、五金、膠合劑等價格不斷攀升。其次,勞動力成本過快上漲,用工荒顯示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出現,技術工人普遍難招,直接導致勞力成本不斷上升。另外,人民幣匯率快速變化將會對出口導向型木門企業造成明顯沖擊。第四,房市調控政策基本不變,保障房短時間不能及時供應,消費市場保持觀望,直接影響木門產品終端零售。
跨行經營成流行
一方面,家具、地板、櫥柜等品類的企業與木門企業存在共性,在生產方面均以人造板等木材為基礎,在營銷體系上均可在建材城售賣,安裝環節也屬于上下口的業務,這為大規模的跨行經營、同業進入提供了可能,并實現了企業新的利潤來源,有利于抵御大環境下的市場壓力。另一方面,木門企業也在朝整體家居方向發展。
標準化木門走俏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認為,隨著我國住宅產業化的推進,消費者對木門產品、工藝、質量標準、品質要求的提高,木門產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標準化木門的生產和消費已漸成趨勢。通過對產品、安裝以及與之配套的住宅建筑標準進行規范統一,有望實現設計、制造、安裝標準的一體化以及木門標準化、產業化。
大型木門企業上市
家居品牌實力的增強,將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同。這一點已經被此前索菲亞衣柜、大自然地板、德爾的陸續上市所證明。木門行業如今年產值已近千億,其中涌現出的龍頭企業在擴張過程中需要資本的支持,而資本持有者也需要借由強勢品牌來吸金,雙方的一拍即合將有望催生出2012年木門品牌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