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競爭火熱
在很多老重慶人的記憶里,買家居產品主要跑三個地方,一是馬家巖片區,二是老龍溪,三是八益建材市場。這些門店大都個體經營。
隨后,鎧恩、建瑪特、家佳喜、得意等我市自主品牌家居賣場開始冒出來。
2006年,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入渝,一改本土家居賣場一統天下的局面。
重慶家居行業發展的分水嶺應該是2009年。這一年開始,重慶家居賣場進入“大躍進”時代美每家、歐亞達、好百年、香江家居MALL等全國連鎖巨頭紛紛入渝,龍湖MOCO、富力·美居天下等房產大腕旗下的家居賣場陸續開業,紅星美凱龍南坪店、居然之家二郎店、建瑪特燈巢等紛紛亮相,聚信美·家居世紀城、大川國際建材城等本土超級大賣場也橫空出世。
家居賣場“躍進式”發展,與房市熱分不開。據統計,近5年來家居行業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GDP平均增長速度的2-3倍,其中家裝市場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30%,呈現爆炸式增長。重慶家具協會提供數據顯示,我市家居賣場的總面積已近300萬平方米。如果按照重慶主城九區700萬人口計算,幾乎每2個人就占有1平方米的家居賣場。目前,全國家具賣場總面積大約有4000萬平方米,以全國13億人口來算,平均32人才1平方米家居賣場。況且,目前全國4000萬平方米的家居賣場已過剩。
因為僧多粥少,同質化競爭在所難免。
紅星美凱龍西南區域總經理喻蘭說,每一個賣場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但是重慶的賣場卻不明顯,大家都在賣同樣的東西。在營銷方面,往往是這個賣場才搞了這個活動,另一個賣場馬上就照搬過去。
上游市場正在萎縮
在宏觀環境向好之時,各大家居市場還能勉強維持。一旦遭遇宏觀調控,上游市場房地產遭遇沖擊,勢必也會將沖擊傳遞到家居市場。去年,我市商品住房成交1500萬平方米,而2010年和2009年的年成交量都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
本來上游市場已開始萎縮,加上成品住宅的推廣,各大家居賣場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據記者了解,早在2010年,我市就開始推廣成品住宅,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加快發展我市成品住宅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12年,全市新開工住宅中成品住宅所占比例達到30%。目前,我市新開工住宅中成品住宅所占比例達到30%的目標已經實現。
在房地產銷售吃緊和成品住宅供應量加大的情況下,一些裝飾公司開始與家居材料商結成聯盟,以更低的價格吸引裝修客戶。這樣一來,家居產品通過裝飾公司直達終端,省下了到賣場租金和人員成本,這無疑也壓縮了賣場的生存空間。
此外,電子商務的興起,也讓傳統賣場的路越走越窄。傳統賣場高昂租金、高額管理成本、眾多的經銷環節等因素導致了家具終端價格居高不下,而網絡銷售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并極力減少中間環節,價格更實惠,成為許多城市白領購買家居產品的一條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