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成本高企業“傷不起”
用 “投入一頭牛,收來一只雞”來形容佛山陶瓷企業“打假”的投入產出比最合適不過。佛山陶瓷名揚海內外,但“人怕出名豬怕壯”。近年來,一些小企業或作坊, “山寨”佛山陶企的產品,正牌企業維權打假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很多時候還得不償失。而且,往往是剛打掉一兩個“山寨”企業,往往又有一批冒出來,防不勝防。
“傷不起”的現實,讓佛山一些企業放松了打假的力度。陶瓷業界人士表示,知識產權的維護任重道遠,企業不應懈怠。
案例:新中源打假查獲案值高達兩百萬元產品
近日,佛山知名陶瓷企業新中源向媒體公布了企業近期的打假“戰果”。前不久,佛山市公安局和肇慶市公安局聯合出擊,查封了位于肇慶市鼎湖區貝水工業區內某大型制售假冒偽劣微晶石產品的陶瓷生產廠、倉庫及其在佛山市南莊鎮的銷售窩點,查扣了假冒偽劣微晶石產品2萬余箱,案值高達200萬元,該公司主要生產、銷售負責人已被警方抓獲。新中源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產品使用的都是我們的商標,而且花色什么的都跟我們的產品很類似。”
裝修網了解到,早在今年1月,禪城區工商局和禪城區公安局經偵支隊接到舉報,在石灣沙崗某“微晶石營銷中心”和南莊鎮貝崗工業區的4個倉庫內,查獲了假冒“新中源”、“圣德堡”等中國馳名商標的微晶石產品1萬余箱,拘捕了數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背后:眾多陶瓷企業屢次“躺著中槍”
事實上,多年來陶瓷行業的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層出不窮。去年底,廣東省質監局針對衛生潔具抽檢,“東鵬”、“蒙娜麗莎”兩個商標品牌均在產品抽檢不合格之列。后來,佛山的東鵬和蒙娜麗莎兩家陶瓷品牌公司均澄清這兩款產品和品牌與自身無關,不合格的“東鵬”、“蒙娜麗莎”分別屬于開平市東鵬衛浴實業有限公司、廣州蒙娜麗莎建材有限公司。
前段時間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的座談會,會上樂華潔具、蒙娜麗莎等不少企業代表都大吐苦水:打假愈打愈多,企業束手無策。例如樂華潔具在網購打假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掉幾十個假冒網店,但立即又出現了幾百個,讓人筋疲力盡。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透露,包括東鵬、鷹牌、新中源、新明珠、英皇衛浴在內的多家陶瓷衛浴企業,近幾年來一直在同仿冒者打官司。“我們公司的一個新產品,仿冒的企業就有240多家。”佛山某陶瓷標桿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說。
苦水:打假“投入一頭牛,收來一只雞”
“企業維權的成本太高。”藍衛兵曾親歷佛山一家陶瓷企業同南海一家陶瓷企業打官司,后者侵犯了前者的外觀專利。佛山這家陶瓷企業花了一年多時間,花費五六萬元律師費,還不算投入的人力,官司總算打贏了,索賠到的僅有3萬元。還有企業,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調查仿冒企業,打官司,得到的賠償也只有幾千元。
在藍衛兵看來,賠償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耗費的精力太大。他認為:“很多企業是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但由于常年維權成本太高,一些企業慢慢地對知識侵權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蒙娜麗莎總裁辦主任周亞超說,“維權企業最希望看到的,是發現仿冒產品后對方立即停止侵權。”
“仿冒產品對企業的傷害很大。”不少陶企負責人紛紛表示,“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企業要維權,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與不少的時間,等你打贏官司,當初還是新款的產品可能都過時了。”佛山某品牌陶企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表示。
探因:仿冒成本低 開發核心技術成本高
為什么陶瓷行業會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重災區?裝修網了解到,這也與佛山陶瓷的產品性質有關系,大部分陶瓷產品只在花色上、圖案上有差異,不涉及核心技術,而仿冒并不是難事。實際上,在佛山陶瓷企業提交的專利申請中,70%~80%都是外觀專利申請,涉及核心技術的不到10%,此外,還有一些是實用新型技術專利。這組數據也從側面說明,佛山陶瓷企業的產品更重外觀,對核心技術的開發比較“冷淡”。
另外,陶瓷研發動輒幾百萬元上千萬元,很多企業不舍得花這筆錢和承擔研發的風險,寧愿花幾十萬元從行業內“挖角”,仿冒別人的產品,成本低廉。
期盼:企業呼吁加強執法力度
日前,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版權局四部委,聯合向全國發布了《關于加強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讓一些企業看到了維權的曙光。
廣東陶瓷協會會長陳環就此事說,文件的重中之重是加大執法監管力度,維護行業知識產權,特別是加大對跨地區侵權、群體侵權、反復侵權及重案要案的打擊力度,對典型案例進行媒體曝光。
“以前跨區域的維權,很大程度只能依靠企業自己搜集證據,成本非常大,各產區之間協同維權的案例更少。”南海一家陶瓷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按新規執行,以后企業的維權難度、成本都會變小。
裝修第一網編輯綜合整理報道,更多資訊請登錄http://www.ux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