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紅木行業發展時間較短,還未培養出一種成熟的營銷方式。
多種營銷為聚攏人氣
7月,首屆當代紅木家具文化周開幕。7月13日,“紅木家具知識講座”在居然之家麗澤店舉行,古家具學者張德祥、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徐魁悟就紅木家具鑒賞和紅木材質鑒別開講;7月14日,“首屆當代中國紅木家具精品拍賣會”進行,分為京作、蘇作、廣作、仙游、東陽五個產區作品,共將近200件產品參拍。7月12日至7月15日,首屆中國紅木家具精品品鑒會同時進行,共22家企業參展,企業紛紛開展品鑒活動。
近兩年來,紅木市場上的講座、拍賣已經成為常見的營銷活動。例如,拍賣活動成為品牌專賣店或賣場每逢周末的常規活動;商家或賣場舉辦的紅木知識文化講座,也是常見的形式。據居然之家副總裁任成介紹,居然之家紅木大會堂基本每月都會有相關講座。講座知識不限于紅木家具、紅木文化,已經拓展到茶藝、插花、雕刻文化等多個領域。除此之外,網絡團購優惠、私人定制、高端會所展示、定期保值回購等多種營銷形式陸續出現。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紅木家具行業營銷目的可分為兩種:直接銷售紅木家具產品與企業文化推廣和品牌宣傳。而在北京市場上的競拍活動最為常見,不同于嚴格意義上的拍賣行為,這種競拍活動更類似于玩家之間的交流和吸引人氣的促銷活動。名佳紫檀會館總經理朱鄧峰介紹說:“營銷方式與顧客需求、顧客心理有關,紅木行業發展時間短暫,還未培養出一種成熟的營銷方式,在這其中,拍賣促銷的方式最受認可。對于更多消費者來說,看重的是紅木家具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類似拍賣會的競拍活動,商家賺取利潤較低,產品能以較低價格成交,消費者有撿漏的樂趣,相對更受歡迎。”
市場不成熟 紅木企業嘗試口碑營銷
值得關注的是,從單純促銷到文化營銷,紅木企業開始學會利用營造品牌影響力,以口碑營銷尋找潛在顧客。正因如此,高端會所、文化講座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常見,而在短期之內,此類活動并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據任成介紹,賣場舉辦文化講座等文化性質活動,更多的目的是提高人流量、增加人氣。她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紅木家具生產企業超過一萬家,再加上紅木家具消費具有區域性特點,消費者熟識的、叫得響的并不多。此類營銷方式,還是以培養消費者為主,讓消費者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了解到喜歡,才有可能做成生意,培養市場的工作一定要做。”
而對于生產品牌來說,對此類活動的銷售效果要求更為明顯,活動內容考驗著組織方的策劃能力。7月初,由宣明典居主辦的“文化雅集”系列活動開幕,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廠董事傅軍民卻對第一期活動效果并不滿意。據傅軍民介紹:“喜歡中式文化的人對紅木家具肯定不排斥,也是有一定品位和經濟實力的消費者,我們想以文化講座先把這群人吸引過來。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吸引客戶非目標群體、講座服務不完善、后續工作無跟進,活動沒有達到預想效果。”
現實情況是,目前的營銷模式,極少以長期品牌營銷為目的,大多數企業更看重眼前商業效果。朱鄧峰說:“從商業策略上來講,營銷方式多種多樣,但是紅木市場發展并不成熟,培養一種新的、受認可的營銷方式有難度也需要成本,所以大多數企業相對慎重。”
當前,許多紅木企業常常舉辦各類活動來尋找潛在消費者。
■ 營銷模式
會所式營銷
有影響力和實力的企業,往往將紅木家具與字畫、瓷器等古玩陳設在一起,打造古色古香的陳列會館。在經營上,注重研究消費者的文化觀、價值觀,注重積累人脈,并利用人脈力量與其盡量交成朋友,繼而發展成常客。前來的玩家、消費者在觀賞把玩時,通過適時的講解、介紹,自然也會受到熏陶,繼而喜歡上并買回家。
私人定制
產品從選材到風格設計,都可以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進行制作,并按照消費者家庭裝修風格,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家具裝飾解決方案。這部分消費群體消費能力較強,有獨立的審美能力,對紅木家具文化也有一定的見解。
保值回購
一般為生產廠家推出,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在一定年限內,可以以當年買入價格等價或升值回收,體現了產品收藏價值。在回收過程中,對產品品相有一定要求。這種活動只限于升值潛力看好的材質。
■ 業內聲音
企業要更了解受眾特點
●關毅,北京宣和中式古典家具研究院院長
近年來,紅木行業內文化營銷類活動并不鮮見,活動內容趨同,舉辦方水平參差不齊,消費者已經出現審美疲勞,并沒有起到營銷的目的。我認為品牌在搞活動之前,應該了解受眾群體和消費特點,在細節上下工夫。紅木家具不是必需品,也不是奢侈品,定義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商品更為合適。在此方面,并沒有一個成熟的行業或營銷模式可以借鑒,還需要企業慢慢摸索和學習。
營銷多元要以產品多元為前提
●鄧雪松,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委員會副秘書長
營銷手段的多元化必須以產品的多元化為前提,如果產品的造型相互照搬抄襲,工藝手法大同小異,在這個情況下片面去變化營銷手法,無非是一個噱頭而已。據我了解,近年來雖然市場相對冷清,一些品質過硬、品牌美譽度高,產品系列完整并著重對企業文化和品牌宣傳的高端品牌,營業額逐年攀升,發展狀況很好。優異的品質和服務,是產品最終賴以生存和立足的基礎,也是最健康有效的“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