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顯示,盡管薄磚更加節能低碳,但是多達74.3%的網友表示不會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薄磚產品。甚至有佛山網友留言:“低碳標準是什么呢?別搞一套虛假數字來忽悠消費者。”一位保定的網友說出了很多網友的心聲:“用節能低碳做賣點,價格卻沒下去的話,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大家肯定是不會愿意花高價去買一件不實惠的東西。”
調查還顯示,如果薄磚產品能有傳統厚磚同樣的價格以及質量,58.6%的網友將首選薄磚產品。“行業協會正在修訂標準,預計于2015年實現全行業減薄,店家未來將不允許銷售厚磚。這預示著早占領薄磚市場的企業,未來將會在市場中占據優勢。”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表示。
薄板薄磚是一個新的市場領域,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會在新藍海的召喚下投身競爭的行列,但薄板薄磚的的產品普及度仍然很低,如何沖破市場瓶頸成了薄板生產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用料少 價格高
一直以來,國內消費者對陶瓷磚產品的認識尚停留在“磚厚產品質量就好”的階段,也懼怕購買偷工減料的產品給裝修帶來不良后果,影響居住環境與品質。盡管薄磚在鋪貼上可以使用傳統方法而不必類同薄板需要新的工藝,但其價格卻同薄板一般并不“親民”。常規薄磚的最低出廠價位為85~95元/平方,最高可達上千元,經過藝術加工的裝飾類產品價格則更高,超出了一般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預期。
對于薄板薄磚價格不親民的問題,企業認為薄板薄磚不同于傳統瓷磚,目前還在推廣,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物以稀為貴的價格規律加上初期研發費用以及營運費用等等,現在的價格是正常的,但產品成熟后價格會更低。
箭牌瓷磚產品經理黃信澤認為,研發階段主要的成本在于研發,技術投入很多,所以前期產品價格高是正常的。任何一個產品在研發和投入期肯定是價錢會比較高的,這是一個規律。當這個產品成熟之后,它應該比傳統的產品成本還要低,對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個雙豐收的事情。
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則認為,薄板在價格上實際不高,比如個體的磚,現在很多800×800的瓷磚都賣到幾百塊錢一塊了。薄板賣幾百塊一塊,就要看各自的品牌,有一些薄板的數量不多,剛剛開始,物以稀為貴,所以它的價格有一定的區別。現在大家可以看到,薄板的銷售是供不應求。
“首先要明白買瓷磚不同于買菜,不管這個瓷磚的重量減多少,它的面積是固定的,我們消費者可以算一筆賬,不是說這個磚小了它就變小了,它只是變薄了。你一個房子90平方,你還是90平方的磚,對你來講是一樣的。第二個,你的房子的承重是降低的。”匯亞陶瓷營銷副總經理羅勇說。
市場瓶頸
從使用角度看,與消費者傳統意識中瓷磚越厚越結實的想法不同,事實上瓷磚的厚度不影響其使用功能,尤其薄板的國標出臺后,盡管只有5mm甚至更薄的薄板其物理性能并不差,在韌度上由于是板類產品還更強于一般陶瓷磚。業內也經過了幾年從質疑到接受的過程,已經認同薄板的物理性能。在鋪貼方面,薄板的方便程度也更高,不同于傳統使用水泥鋪貼的方式,薄板只需運用黏貼劑便可,一方面改善了施工現場的環境,另一方面令裝修DIY有了實現的可能。此外,薄板的輕巧令其在建筑外墻的使用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減輕了建筑承重的負擔,為建筑實現了在使用過程中節能降耗。
但是,經歷長時間發展,薄板薄磚在國內還沒有大規模地走進尋常百姓家,普及率十分低。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薄板薄磚的市場份額還是很低,應用的范圍并不廣泛,薄板的市場瓶頸的確存在。
黃信澤認為,薄板薄磚目前只應用在面積不是很大的單位、衛生間或者矮墻這些不會有安全隱患的地方。若涉及高層建筑這樣的大工程,施工單位不會貿然去應用。箭牌薄板的銷售額不到5%。蒙娜麗莎投入很大做了很多年,一年的銷售額也就是七、八千萬,占他們企業銷售額的10%左右。
藍衛兵表示,從剛剛開始發展到現在,薄板薄磚還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薄板薄磚產品生產的比例,還沒到1%。另外,薄板薄磚產品大概占整個陶瓷企業一年整體銷售額的比例也不到1%。從中國的產量來看,一年是一百個億的瓷磚投入,一個億的薄板薄磚應該都還不到。
制約因素
“輕薄之旅”任重道遠,業內人士紛紛對制約薄板市場的因素作出分析,最終將薄板薄磚出現瓶頸歸咎于施工標準的缺失、主導企業的缺乏、消費者觀念的制約以及商家引導的偏差等幾個方面。
盡管薄板薄磚的強度等物理性能已經被業界認可,然而消費者固有思維并未轉變,對薄板仍顧慮重重。目前大部分薄板主要使用于建筑外墻干掛,或經過藝術加工后成為背景墻等對強度、硬度要求不高的墻面裝飾,甚至于代替一些其他板材類產品用于臺面或柜體門。地面,成為薄板目前始終無法突破的界限。
相對于市場的接受程度,薄板對于生產企業而言還存在需更換整套生產設備、投入大量費用的問題。生產高投入與市場低收獲的強烈對比,成為薄板生產在行業內難以大范圍推廣又一門檻。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按照《陶瓷板》國家標準厚度小于等于6mm、上表表面積大于等于1.62m2的陶瓷板生產企業僅廣東蒙娜麗莎、寧波日泰、山東德惠來等,對于中國數千家陶瓷生產企業的規模來說無疑是滄海一粟。
主導企業的缺乏間接加大了薄磚產品在市場上的推廣難度,孤掌難鳴,無怪乎蒙娜麗莎企業多次發出希望更多加入薄磚生產行列的競爭“邀請”。
黃信澤表示,第一是傳統消費觀念的制約,傳統觀念認為薄板薄磚沒有厚的好,認為薄就是偷工減料。現在經過這么多年,這個觀念算是有些轉變了。第二個是薄磚的施工,薄磚施工跟原來傳統手法有差異。在薄板施工上,標準的制定滯后于產品的發展,成了一個沒有依據的東西,所以很多施工單位不愿意去做。
“第一個就是技術的門檻比較高,投入回報期比較長。第二個是標準不統一,所以薄板的發展跟薄磚的發展是兩碼事。第三個就是消費者對于薄板薄磚的認識有誤區,例如硬度夠不夠,會不會脆等等。而且現在鋪貼的水平還沒跟上,這可能對薄板的推廣有一定的阻力,施工工人的技術有一定的缺陷。”藍衛兵如是說。
羅勇則認為,第一就是消費者購買的喜好,消費者認為厚的才好。第二是商家引導上的問題,以往商家會把瓷磚的厚度作為一個宣傳指標來引導消費者,消費者久而久之就覺得瓷磚夠厚的才是好。所以這是根源的問題。我覺得媒體也應該引導消費者薄的消費理念,這也是全民的一種環保意識。
特地陶瓷董事長馮紅健則提出,現在也一再提倡“節能減排”,但現在佛山陶瓷行業是民營化的市場經濟,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強大的企業來做主導。目前的裝修行業、建陶行業都沒有一個量化標準,這讓薄板薄磚推廣起來比較困難。還有主要一點就是消費者的思維沒有轉變過來,他們認為瓷磚變薄了就是偷工減料。
如何破冰
瓷磚減薄是一種趨勢,行業同行在推動薄板薄磚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少努力,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到產品的推廣,以及面向消費者與市場的宣傳,企業都在盡量向“減薄”靠攏。
到目前為止,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的產品或品牌并沒有哪個是完全依靠國家標準而成功,而是遵循了市場規律以及抓住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對薄板薄磚來說同樣需要如此。與傳統瓷磚有所區別的鋪貼方式工程案例解決了施工問題,出臺的標準解決了消費者對質量的信任問題,剩下的必須靠企業自身的產品與營銷策略方能突破市場瓶頸贏得先機。
“箭牌的薄板全部出口,國內基本沒有在售。我們不會按照傳統渠道去做國內市場的推廣,而是通過一些特殊的渠道,如政府的工程、戰略聯盟。目前行業內只有箭牌在做陶瓷類薄板,因為國內暫時沒有明顯的需求,我們主要是將薄板產品用于出口。至于產品標準,箭牌和蒙娜麗莎都參與了討論,去年已交到國家標準中心審核了。”黃信澤分析道。
藍衛兵則建議,一方面,企業以把陶瓷做成板的方向去發展,蒙娜麗莎就以陶瓷薄板開創了陶瓷薄板領域的一個方向。另外從做磚來看,瓷磚的尺寸慢慢地減薄為10mm甚至是8mm。從行業來說,要更多地做薄板薄磚的推廣,讓消費者認識這個產品,讓消費者自然而然會意識到原來瓷磚是可以做薄的,跟原來的瓷磚是一樣的。
羅勇坦言:“我們在研發一種“薄微晶”,在“減薄”領域去做產品突破。微晶石以前表面是一層很厚的玻璃釉,原料耗費多又因為重量關系增加運輸成本。我們還有一些常規產品也在做減薄的工作,我覺得這是每個企業的責任。我們談減薄應該是站在更廣義的層面,應該是大家都能來參與的,這樣才能對整個社會產生實質的效果。”
未來
越來越多陶瓷企業在新藍海的召喚下展開激烈的競爭。毫無疑問,全行業都看好薄板薄磚的市場前景。對于這個市場何時能柳暗花明并且突破瓶頸,眾多業內人士紛紛給出五到十年這個答案。
黃信澤推斷,薄板市場前景非常好,它跟現在的網絡一樣,屬于人與自然磨合適應過程中一個自然選擇。現在原料、燃料等各方面供求都比較緊張,厚磚會承擔不起高成本的,傳統產品并沒有生存空間,但企業要嘗到“頭啖湯”最少要五年。
藍衛兵預言,發展薄板薄磚是陶瓷行業未來大的發展方向。薄板薄磚未來就是中國陶瓷產品的一個必然趨勢,通過技術不斷地演變,未來薄板薄磚將成為佛山陶瓷的主流產品之一,而且市場份額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可能會占到20%、30%。
中國裝修網編輯綜合整理報道,更多資訊請登錄http://www.ux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