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區解讀
墻磚地磚不能混用
疑問:吸水率越低越好?
解讀:吸水率低的陶瓷磚,相對而言燒制的溫度會高一些,壓制的壓力也會重一些,價格上肯定也會更貴一些,所以吸水率越低越好并沒有錯。但是吸水率并不是檢測一個瓷磚品質的唯一標準,瓷磚也會因為花色、設計等因素導致價格上提。此外,因為吸水率降低,加重了瓷磚的質量,同時也減弱了瓷磚與水泥沙漿的抓握力,往往會在鋪貼上出現問題。所以,一片瓷磚的好壞,不能只以吸水率高低來衡量。
疑問:墻磚地磚可混用?
解讀:因為出廠時規定的使用方式不一樣,所以瓷磚的理化性能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吸水率上地磚與墻磚就不一樣,墻磚偏高,地磚偏低。建議消費者出于安全使用的考慮,還是按照包裝箱或者廠家的指導,依據所購陶瓷磚的性能來使用。即使一定要更換做法,也應聽取多方建議,比如地磚上墻,一定要使用更牢固的粘貼方法,以免留下安全隱患。
疑問:墻磚越厚越不易脫落?
解讀:有的消費者認為,墻磚越厚,或者強度越高,越不易掉下來,實際上這兩個指標都與日后是否會脫落沒關系。例如,普通的紅磚夠厚,但吸水率極高,如果不事先浸泡,肯定會出現脫落。強度則是指磚體的硬度和質量,與是否脫落沒有關系。
■ 貼士
簡單判斷吸水率
可以用滴水和敲打等簡單方法判斷吸水率高低。比如輕輕敲擊,細聽聲音,吸水率低的產品聽上去清脆悅耳,吸水率高的則聲音沉悶。或在瓷磚的背面滴水,觀察水的吸收程度,滲水快的吸水率就高,滲水慢甚至不吸水的,吸水率就低。
可進行試鋪
產品運到家時,最好能夠試鋪,簡單地在地面擺一下,看看花色是否符合所選,每塊磚的花色、大小是否一致,是否平整,有沒有翹起、開裂等的現象發生。試鋪過程中如果發生問題,可及時找到廠家進行處理,要不泡過水又上墻了,更換起來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損失。
切勿盲目省錢
目前市場上很多瓷磚出售時經常會打折、贈送,而這類瓷磚往往容易出現問題。由于很多都是往年的陳貨,一旦出現問題,更換起來也存在難以找到同樣款式而無法更換的問題,增加使用中的麻煩。
鋪貼方法不同價格不同
普通的水泥砂漿鋪貼法和薄貼法,在施工上的報價差別較大。據介紹,水泥砂漿鋪貼法,連工帶料的報價大約為每平方米60元,而薄貼法需要基底找平、鋪貼兩道工序,人工成本較高,使用的瓷磚粘貼劑,每袋只能鋪貼3-4平方米,連工帶料算下來,每平方米大約需要120元。
注意包裝提示
一般瓷磚產品在外包裝上都會標明瓷磚的特質、適合的鋪裝方法、需要預留伸縮縫等詳細的施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監督施工時,一定要參考。有的新產品如果按照傳統的施工工藝,容易出現施工不當的情況。
地面沉降或導致裂縫
房屋建筑可能由于地質問題,產生一定程度的沉降,而引起墻體開裂,從而導致墻體表面瓷磚、地磚開裂的情況,一般呈規則線性的形式。這種情況不可避免,也沒有好的辦法解決。
鋪貼位置應注意
瓷磚如果被碰撞過,或者離熱源太近、受到過冷或過熱暫時溫度變化,會出現熱脹冷縮的情況,也會出現空鼓、脫落的情況。在鋪貼時,消費者應注意與熱源保持一定距離,經常檢查,發現松散立即彌補。
■ 吸水率與瓷磚
據全國建筑衛生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博介紹,國家標準GB/T4100-2006《陶瓷磚》按照成形方法和吸水率對陶瓷磚進行分類。根據國標按吸水率對陶瓷磚的分類,可分為瓷質磚、炻瓷磚、細炻磚、炻質磚和陶質磚五類。
但王博也表示,按照吸水率進行的分類只是一個方面。市場上看到的瓷磚分類,多是依工藝和材料進行的分類,并不能完全與此分類對應起來。
■ 鋪貼辦法
薄貼法
所謂薄貼法就是在正常的鋪貼方式上再多加一道工藝,即先做墻面基層的找平處理,然后再用薄貼的配比沙漿進行瓷磚的粘貼。薄貼法讓水泥分兩次上墻,弱化了收縮率,可以粘得更牢。而薄貼的配比沙漿,因為增加了一定量的瓷磚黏結劑,減小了脫落的幾率。
干掛法
遇到面積較大的低吸水率陶瓷磚,還可以用干掛的形式鋪貼在墻上。一般有一邊超過1米,比如50×100cm,或者60×100cm的大磚,而且厚度在1.2cm以上的,建議使用干掛法。用于干掛的瓷磚背面中間會有一個掛槽,另外還需要在原來的墻上固定三角鐵,掛的時候利用一個掛件,一邊扣著瓷磚,另一邊扣著三角鐵,中間用螺絲擰緊即可。
黏結劑
據悉,瓷磚黏結劑是從德國引進的一種技術,主要針對一些小件的陶瓷產品,包括馬賽克等。這類產品由于吸水率偏低,又強調裝飾性,多用瓷磚黏結劑貼粘。其方法就是直接將瓷磚黏結劑兌上水,刷上薄薄的一層即可。由于黏結劑的主要成分是石膏,所以建議盡量不要在水池等盛水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