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爾相關人士稱,海爾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是此前海爾e家聯盟的升級,是一個開放性的合作平臺,包括開放SDK、API標準,各品牌品類的接入,以及平臺的開放。涵蓋全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以U+智慧家庭互聯平臺、U+云服務平臺以及U+ 大數據分析平臺為技術支撐。基于這一平臺,用戶家庭里的各類家電、燈光、窗簾以及安防等全系列的家居設備均可實現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以后借助海爾的操作系統,只需要用一個終端即可控制家中的各種智能物件,就像用遙控器控制電視一樣,不過相比電視遙控器,新終端具有千里之前遙控,萬物互聯的功能。
海爾空氣球是一個類似NEST的智能硬件,檢測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VOC、PM2.5等,還能夠控制家中的空調、空氣凈化器等家電進行工作。海爾稱消費者可以通過這個空氣球,無限、智能、便捷地聯動家中的空氣設備,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遠程遙控。
一邊是盒子,一邊是操作系統,海爾顯然是有備而來,頻頻出手背后蘊藏著海爾怎樣的智能家居雄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有必要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智能家居的現狀,做一點“科普”。
智能家居并不是一個新鮮概念,其發展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從谷歌Android@Home到微軟HomeOS,從國外到國內,玩家眾多。
提到智能家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與網絡相關。比如冰箱上網、洗衣機上網、電視機上網、微波爐上網,這些產品都是傳統廠商思維做的“智能家居”,其實并不有多智能化。而且,類似的智能家居由于價格高,實用價值不高,后續使用及維護成本高等因素,目前普及率較低,只是小范圍局部使用。
被廠商鼓吹了十多年的“智能家居”一直雷聲大雨點小,未能發展起來,其原因何在?除了受創新氛圍及市場的影響,沒有行業統一標準,眾廠商各自為政,缺乏開放心態也是主因。
智能家居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應用,而應該是一個完備的系統。它的運行需要整合眾多的資源,資源整合的難點不在于技術,異業之間的融合難點也不在于融合,而在于整合多方之間的利益分配和平衡。智能家居行業并不是某一家廠商能夠獨自做大的,跨領域,跨行業,異業合眾連橫將是大趨勢。
盡管表面上看智能家居停滯不前,但實則暗流涌動。知名專欄作者伯通將目前智能家居領域的進入者總結為三類、三種模式:傳統家電巨頭利用互聯網進行開放式創新的海爾模式;以小型創業團隊iKair等為代表的創客模式;以互聯網用戶導向整合制造服務的小米模式(小米推出的小米路由器劍指智能家居控制中樞)。
如果略作分析,不難看出這三類企業的產品方向有異曲同工之處。小米剛剛把手機做熱,就迫不及待發展智能路由器,是因為路由器幾乎成為每個家庭必備的上網終端,是一個很好的進軍智能家居的切入點;iKair主打的也是空氣智能產品,空氣質量是當下國人最為敏感的話題,容易引發關注度;海爾空氣球從功能上,同時布局了空氣設備管理和空氣質量管理監測兩條線。
總結一下,他們都是試圖以一款最能夠抓住用戶“痛點”的高粘性的產品切入,吸引用戶,進而占據智能家居的入口,把握住了入口,再以此打造開放平臺,接入第三方的軟件、硬件、和服務進駐。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難理解,海爾為什么會密集推出海爾空氣球和U+操作系統?二者看上去關聯不大,但實則關系密切。空氣球是為了占據入口,而U+操作系統則是構建開放平臺和生態系統,從而抓住智能家居的控制權,這應該就是海爾這頭大象最近一系列動作的真正目的和雄心所在。
盡管目前海爾官方并未說明海爾空氣球和U+操作系統的關系,但筆者猜想, 海爾空氣球應該是基于U+操作系統,是其一個應用實例。而海爾應該不會滿足于空氣球這一個入口,媒體報道也顯示,海爾也正在研發其智能路由器產品。海爾這頭大象頻頻出手,無疑將會對小米,iKair們構成很大的威脅。
智能家居的美好圖景令人遐想,而大象起舞,群雄逐鹿卻是當下智能家居最大的看點,這注定將是成為既PC時代、網絡時代、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輪新熱點。最后倒是有必要提醒那些還停留在對單一產品進行智能化升級的企業:走的太慢,小心掉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