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家具是否合格難分辨
現象一:證出多門難分辨
在某賣場隨機走訪了24家建材、家具品牌后發現,當商戶被要求出具產品環保認證或者質量檢驗證書時,90%以上品牌均能拿出廠家提供的各類證書。而且這些認證標志不但有國內的還有國際的,既有國家級也有地方級的,如“中國環境標志證書”、“綠色選擇推薦書”、“國際ISO-94011環保認證”等。
現象二:有合格檢測報告的家具未必是合格家具
許多消費者拿著法定機構出具的合格檢測報告安心交錢購買家具,但買到的家具未必是合格家具。雖然相關部門規定了家具企業每年至少兩次法定檢測機構的質量檢測,但是這個過程是企業自行送檢,整個取樣送檢的過程沒有任何監督,這意味著送檢的板材樣品未必來自企業制造的家具。
現象三:過期報告泛濫 消費者被“忽悠”
有的企業雖然被抽檢和送檢的產品合格,但相關檢驗機構也只對送檢的樣品和抽檢的批次產品負責,并不能說明該企業的所有產品都符合環保標準;此外,有些商家會將往年的合格證書修改、復印后提供給消費者,把這些過期的環保和質量認證當成永久的“金字招牌”。
途徑:索取家具質檢報告成困難
兒童家具國家標準對重金屬含量做出了更加嚴格的限制,但這一限制似乎成了空文。除了兒童家具,我國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也對鎘、鉻、鉛、汞4種重金屬做出限量規定,但具有重金屬檢測報告的家具產品也不多見。業界人士認為,當前,木家具、兒童家具缺少重金屬含量檢測報告,說明廠商對國標重視不夠,有關方面監管不力。
家具市場途徑:
家具市場重金屬含量檢測報告一紙難求
準備給孩子買兒童家具,發現新的兒童家具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后,外形、規格等方面大都符合新規,但在市場上卻難覓“重金屬含量檢測報告”。
建材質檢報告有“貓膩” 當心冒牌貨
個別企業動起了歪腦筋,蒙人的外文報告、自制的假證明、偽造的假材料、花錢購買的各種所謂“獎勵證書”等現象逐步蔓延建材質檢報告。
擅自涂改質檢報告劣質家具竟成合格品
不法廠商擅自涂改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劣質家具竟成合格產品,在原材料進場把關、人員要求、產品出廠檢驗等方面,沒有一條符合要求。
網購途徑:
顧家家居天貓旗艦店提供假質檢報告?
今年,網友李女士在顧家家居天貓旗艦店看中了一款型號為1517的真皮沙發組合。但在仔細閱讀了商品詳情之后,李女士發現在沙發的皮質檢測報告有問題。在這份測報告中,皮革樣品M9805的到樣時間為2013年6月25日,檢測時間為2013年6月25日至2013年7月1日,但落款的報告批準時間為2012年10月23日,即樣品還未送檢,但是檢測結論在一年前就已經得出。
宜家竟稱兒童家具沒有合格證 不出示質檢報告
市場上大多數品牌兒童家具已在外觀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改進,有的商家還準備了相關檢測報告供消費者查閱。不過,也有商家“各出奇招”,或用小配件“補救”不符標準的產品,或模糊產品適用人群,甚至干脆表示相關檢測報告不能向消費者出示,并稱家具產品“沒有合格證”。
裝修網支招:怎樣甄別家具質檢報告
質檢報告權威認證方法:
1、正規質檢報告需有國家質檢總局或質監部門認證
一份正規的檢驗報告一般都是3-5頁組成,最重要要有CMA(計量認證)、CAL(審查認可)兩個標志及編號。這兩個標志代表該質檢機構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考查授權過,只有質監部門或者國家質檢總局所出具的數據有法律效力。
2、避免魚目混珠 質檢報告不允許涂改
檢驗報告里有任何內容涂改過都為無效報告。消費者查看檢驗報告時應注意委托單位及檢測產品名稱是否與消費者所要購買的產品名稱和規格相同。廠家產品不止一個,一種產品的檢測不能涵蓋所有產品。
3、報告真實性可在專業機構網站查證
檢驗報告頁下角無編寫、審核、批準人員簽章無效。根據首頁檢驗報告上的編號及報告頁下方的電話,打電話去咨詢驗證,或者跟據檢驗報告首頁上出具此報告的單位機構,進入此機構網站查詢驗證。例如: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鑒別質檢報告真偽查詢地址為:http://bqi.gov.cn/d/search_more.do
【編后語】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一定要查看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問清甲醛含量,并選擇有甲醛釋放限量標識的產品,同時,還可要求商家在購買家具的發票上注明家具等級和標識等質量、環保有關的內容。尤其是在網購家具時,除了看整體效果圖,還要看產品細節。如果產品詳情頁面中沒有細節圖,注意向賣家索要檢測報告復印件或電子版,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方便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