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問題日益復雜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采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來維護本國利益的國家越來越多,這不僅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極大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劉亞民介紹,以厄瓜多爾為例,為避免中國產品影響其市場,先是出臺了Reglamento Técnico Ecuatoriano RTE INEN 033號技術法規,要求所有陶瓷磚包裝上必須按照要求有西班牙文字的標識說明,其中包括名義尺寸、工作尺寸、吸水率類別、耐磨性、摩擦系數等。2011年,厄瓜多爾又要求需要有相關資質的檢驗機構對每一批貨物在出口前進行現場檢驗,需要同時有檢驗報告、檢查證書才可以在厄瓜多爾的INEN申請進口許可。經多方磋商,目前佛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和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廣東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出具的證書得到了厄官方的認可。
“這就是陶瓷進口國所采用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其實我們國內的陶瓷產品沒有任何質量問題,但由于進口國為保護本國利益提出具有隱蔽性的要求使出口環節過于復雜,進而導致周期拉長。”劉亞民對此表示。
“歐洲、巴西、韓國、泰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陶瓷豎起了貿易壁壘,出口形勢一年不如一年”。說起近些年來的中國建陶的出口形勢,佛山市唯格瓷磚有限責任公司國際銷售副總監譚亮感慨頗多。他分析指出,中國陶瓷企業出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利因素:人民幣的持續升級、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采購成本的不斷上漲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降低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已有部分客戶轉向了印度、越南、南美、巴西等地生產與采購。
“當然,自主創造力較低也是中國企業必須直視的缺陷”。譚亮稱,過多的模仿讓中國陶企一直處于跟隨潮流的狀態,也是十分不利的。從整體形勢看,在種種不利因素疊加之下,陶企出口大勢一年不如一年,不僅銷售額下滑,利潤率也在下跌,傳統的出口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這也是近年來其公司堅持差異化與自主創新戰略的原因所在。
差異化是眾企業在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得出的一致結論,出口亦然。在近些年來國際市場此起彼伏的反傾銷呼聲中,在一眾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或倒閉或轉型的同時,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卻在出口市場表現出極強的發展勢頭。
對于如何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劉亞民說:“我們只能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方面。”他建議出口商家積極參與應訴,并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去破解,一是依靠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研發力度,提高產品質量;二是隨時關注檢驗檢疫局官方發出的第一手信息,了解相關的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以便及時作出反饋與調整;三是重視合格評定,獲得國際通行的相關認證;四是將產品做到更專業化和精細化,“精確到某個小區的用磚,定位更加細化”。五是了解自身優勢,劉亞民舉例曾經遇到過的一位陶瓷生產商,其產品的質量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被問到產品優勢的時候,他只能回答“我的磚很好”或者花色的設計不同,而不能具體到耐磨性、防滑性等,“其實這才是國外消費者更加關注的問題。”
談及陶瓷出口面臨的問題,劉亞民提出——一些大企業越來越注重出口產品檢驗認證,因為要想拓展更多的出口市場,首先自身的產品質量要過硬,同時也知道如果沒有進行有目的的檢驗認證或者不了解對方市場的合格評定程序,是沒有辦法進入的,就是說陶瓷的出口需經過第三方認證后才能過關。
其二,面對如今淡季的陶瓷市場,一些有規劃、有目標的企業開始調整企業發展方式,并下大力度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重要矛盾;但對于發展方向暫不明確的出口企業,可能已經處于彷徨狀態,再加上國內對陶瓷生產的排放限制,使更多小企業不知所措。對于陶瓷出口的未來形勢,劉亞民表示,短時間內陶瓷的出口量還會依然保持穩定,不會有太大的起伏波動。但進口商將逐步在國內建立駐點,直接從商家進行采購。現階段國外采購商進入中國并不是直接奔著“廉價”的中國產品而來,而是更看重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假如產品所含附加值提高,是愿意接受漲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