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流浪,從房車到樹屋
Foster Huntington之前是美國的服裝品牌設計師,拿著一份高薪,在曼哈頓華麗的時尚圈里生活。2011年夏天,他選擇辭掉工作,搬離紐約的公寓,住進了一輛小房車,沿著美國西海岸從一個城鎮流浪到另一個城鎮,露營、沖浪、跋山涉水、跟陌生人萍水相逢又互道再見。正如Huntington所說,“每個你停車欣賞的地方都是最好的家。”三年來,他走過八萬英里的路,拍過一張張照片,還出了一本攝影集《若你停駐,家即此處》。
整整三年,他都在過這樣的生活,直到有一天,Huntington突然想要真正地停駐下來。“我想要個小小的房子,就像我露營時的帳篷那樣,可以擋風遮雨。所以,就是樹屋了,它親近自然,天生對我的胃口,當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就夢想將來有那么一間樹屋。”Huntington說。
樹屋的選址定在華盛頓近旁的哥倫比亞河谷處,那塊地是Huntington的家族產業。“山道一直蜿蜒到山頂,那里種著很多巨大的冷杉林。”他迅速制定了名為“Cinder Cone 樹屋” (意為“火山錐狀”)的計劃:兩個樹屋(一個是生活區,一個是工作室兼會客廳),它們通過一條7.6米的橋索連接。更夸張的是,他還準備在樹屋周邊建一個熱水浴缸和一個滑板公園。
互聯網時代,樹屋也有4G和WIFI
Huntington的媽媽是個頗有才華的女木匠,他還有一幫奧克蘭的建筑師朋友,他本身也雜七雜八地懂點木工活兒,于是他招攬了一群朋友于去年6月開始動工,并許諾他們,新建成的“360度全景招待所”將終身免費為他們開放。他們選擇了兩棵道格拉斯冷杉間的絕佳地點以獲得最佳視野,整個工程大約花費17萬美元。
樹屋分為兩部分,八角形的樹屋作為Huntington的居住空間,另一邊是工作室兼會客廳,兩處面積均為18平方米左右,中間通過一座7.6米的橋索連接起來。木屋采用的是木頭原色,為呈現最自然的樣貌。
搭建好樹屋地板的第一夜, Huntington便迫不及待與朋友們爬上去,并排睡在還沒有房梁的木板上,早晨起床看日出,眺望遠處的翠綠森林和湖光山色,傍晚欣賞夕陽西下。朋友中有一些有職業木工經驗,而另一些則邊做邊學,所以樹屋一建成,團隊的成員們就在樹屋里住了下來。
Huntington認為:“住在一個令人欣喜的地方非常重要。在互聯網時代,你想要在哪工作就可以在哪工作。”因為需要通過網絡接活兒,Huntington將樹屋覆蓋了強勁的4G和Wifi網絡。樹屋很小,Huntington必須明智地選擇其中的物品,所以沒有空余的空間來布置成奢華的風格。不過Huntington表示:“因為它的小,使得你大部分時間關注于網絡之外更好玩的東西。”
和別的樹屋不同,Huntington花大力氣建了一個滑板區,他希望自己的家能夠吸引朋友前來玩耍和工作。此外,Huntington還設計了一個露天熱水浴缸,開泳池派對雖然小了點,但也足夠四五個小伙伴一起泡澡聊天,還能遠眺絕佳風景。
Huntington表示:“我希望樹屋的成果能夠喚醒人們心中的童真,并且鼓勵他們著手進行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