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具行業的發展現狀
家具制造業是指用木材、金屬、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具有坐臥、憑倚、儲藏、間隔等功能,可用于住宅、旅館、辦公室、學校等任何場所的各種產品的制造及相關活動的行業。根據制造材料的不同,家具制造業分為木質家具制造、竹藤家具制造、金屬家具制造、塑料家具制造以及其他家具制造;而按照標準化程度,家具制造業可以分為成品家具制造、手工打制家具制造和定制家具制造三種。
(一)全球家具制造行業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世界各國建筑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的改善,令各國家具需求快速增長。家具制造業已從傳統手工業發展成為一個以機械化生產為主、門類齊全、基本能滿足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產業。
1.全球家具消費情況。家具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家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消費地區方面,根據近年統計數據,世界主要大國年人均家居消費額分別為:德國317美元、美國240美元、日本225美元、中國80美元,中國年人均家具消費水平是美國的1/3,德國的1/4。在消費類型方面,各國家具消費分兩類:一類是家庭用家具,另一類是機關團體家具,比例各為50%左右。
2.全球家具生產情況。據統計,2011年世界家具總產值為6160億美元,按產值排名依次為中國、美國、意大利、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英國等。高收入國家家具的總產值占到全球產值的58%,中低收入國家家具總產值占42%。
全球家具產值分布情況
3.全球家具貿易情況。近幾年,世界家具年度貿易總額約為1100億美元。家具主要進口國為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美國在2000-2007年間進口量由150億美元增長到260億美元。此后,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家具進口由2007年的260億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240億美元。直到2010年,美國的家具進口量才有所恢復。家具出口量最大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意大利、德國和波蘭。中國家具出口量在2000年-2008年間由35.65億美元增加到276.15億美元,此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下降到259.58億美元。直到2010年,出口才有所恢復,達337.24億美元,2011年為388億美元。
(二)我國家具制造行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家具行業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家具的產值已經占據全球家具產值的25%,成為第一家具制造國和消費國。
1.我國家具制造業總體現狀
(1)產業規模在消費品行業中較大。我國家具行業規模和產值一直穩定增長,2013年,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716個,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462.75 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14.30%。目前家具制造業已成為繼住房、汽車、食品之后的第四大消費品行業。2005-2012年,我國家具行業工業生產總值、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生產總值及其增長情況如下圖所示:
(2)區域分布較為集中。我國規模較大家具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福建、四川、山東等地。已經形成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西部和東北為主的五大家具制造業產區,這五大區域占我國家具行業總產值的份額分別為:50%、15%、10%、10%和5%。
(3)出口格局呈現新變化。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影響,2013年我國家具行業出口格局有所變化,新興市場成為亮點。2013年,我國對美國、歐盟、日本三大傳統市場累計出口277.52億美元,同比增長2.02%,占出口總額的52.26%,份額比上年減少2.2%。對新興市場出口整體增速較快,其中對自貿區和金磚國家出口額117.67億美元,同比增長27.17%,對新增出口值貢獻率達到79.86%,拉動全行業出口增長5.03%。2013年家具行業主要商品出口主要國際市場情況如下表所示:
(4)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偏多。盡管行業規模增長較快,我國家具行業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規模以上企業占比不高,中小企業偏多,行業缺乏領導品牌。
2.我國家具制造業上市公司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行業的分類,A股市場上共有7家家具制造業公司。家具制造業上市公司數量少,也反映了家具行業雖然市場巨大,但是行業集中度低、優質企業較少、中小企業多的特點。7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好萊客和索菲亞主要從事定制衣柜的制造,喜臨門主營床墊(床墊裝修效果圖)產品,永藝股份主要產品為辦公座椅和按摩椅。而一些從事木制品加工的上游企業,例如升達林業,早期主要從事木制品加工,嘗試柜體制品的開發與銷售。
二、家具行業特點、經營模式
(一)行業特點
如下圖所示,家具制造作為“中游”行業,其上游主要為木材、金屬、塑料等制造行業,下游為商業或消費者,這也決定了家具行業的一些行業特點:
1.與房地產行業的關聯性。家具制造業與房地產行業具備一定的相關性,房地產市場調控會對家具制造業產生影響。
原因有二:
一是從家具消費的原因來看,房產銷售對家具消費的轉化較高。數據顯示,裝修或喬遷原因導致家具消費超過65%,破損和款式過時分別占到12.37%和18.56%,對于材質更換的需求僅為4.1%。
二是作為購房需求主力的年輕人其家具消費占比較高。從家居消費年齡特征看,家居消費群體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根據搜房家居研究中心調查數據,25-30歲消費者占調查總數40%,30-35歲消費者占26%,35-40歲消費者占13%,其余占比相對較小。
2.原材料成本占業務成本份額較大。家具行業屬于原料密集型產業,直接材料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影響較大。生產家具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纖維板、禾香板、鋁型材、百葉板、五金配件等。例如,好萊客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2011-2013年及2014年1-9月,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較高,分別達82.07%、78.70%、80.29%及80.69%,因此,直接材料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影響較大。以喜臨門為例,原料、輔料及包裝物的成本是影響主營業務成本的主要因素,2009-2011年原輔料及包裝物成本占主業成本的86.33%、82.93%和80.26%。因此,直接材料的價格變動會對行業的盈利能力產生較大影響。
3.生產經營季節性特點較為明顯。受商品房購置、改善性裝修需求等因素影響,家具行業生產經營會存在一定的季節性,特別是大件家具的銷售收入和現金流量呈現一定的季節性波動特征,行業產品銷售旺季一般在下半年。以好萊客為例,2012-2014年,下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1.78%、68.40%和60.34%。床墊等小件家具,節假日為其銷售旺季。
(二)行業經營模式
總體而言,國內家具行業主要有自主品牌和OEM兩種經營模式。
1.自主品牌經營模式。自主品牌經營模式通常包括設計研發、采購、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幾個環節。銷售是家具企業經營的重心,直接關系到家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品牌效應;而銷售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于銷售模式的優化和銷售渠道的構建。具體銷售模式有兩種:一是直營連鎖模式,生產商直接投資開設零售網點,并對零售網點的經營活動實施統一管理;二是特許經營模式,生產商將自己所擁有的品牌、商標等以加盟合同的形式授予特許加盟商使用,并可適時給予加盟商人員培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幫助。
銷售渠道包括家具賣場、個體店、百貨商場、超市、展會以及互聯網等,其中大型家具賣場由于其專業性、多樣性及一站式服務的熱點,正在成為家具企業最重要的零售渠道。
2.OEM模式。OEM模式即我們通常所稱的“代工生產”。目前,國際家居品牌商憑借遍布世界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優勢占據著高端的主流家具市場,以OEM模式進入國際家居品牌商的供應鏈體系,成為國內家具廠商發展國際路線的一條有效途徑。流程上,對供應商的資質審定一般需要1-2年左右,之后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小批量供貨測試后才能正式成為其供應商。家具制造商一旦通過供應商資質的最終審定,將被納入到國際知名家具品牌商的全球供應鏈,雙方結成較為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OEM模式的典型代表為喜臨門、宜華木業等,其中喜臨門2009年至2011年OEM模式實現的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平均達到43.76%。
(三)產業政策及監管法規
家具制造業屬于完全競爭行業。其主管部門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技術監管部門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家具制造業的宏觀調控。相關產業政策、行業標準如下:
三、相關監管思考
以分行業信息披露監管為契機深化家具制造業的信息披露監管要求
1.加強對經營模式的披露。家具制造行業不同的經營模式對公司收入的確認時點、資金的周轉快慢有不同的影響。因此,經營模式的披露對投資者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特點、風險狀況有很大幫助。具體說來,自主品牌經營模式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不同銷售渠道的銷售情況、公司門店的數量和未來門店開店計劃、單店銷售情況、分地區的門店銷售情況。OEM模式下需要公司進一步披露相關供貨合約的期限、對不同客戶的依賴度、內銷和外銷的情況。
2.關注原材料成本的變化及披露。原材料成本占家具制造業成本的80%左右,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對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持續發展能力的影響較大。因此,對家具行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特別是定期報告審核中,需要重點關注上市公司原材料成本的變動情況,采購商的集中度以及對采購商的議價能力。
3.關注環保要求與職工保護。家具行業、特別是木制家具行業的污染問題一直是社會輿論關心的問題。國家安監總局就木制家具企業的調查顯示,在所抽查的企業中,89%的企業苯超標,76.9%的企業甲醛超標,70%的企業苯胺超標,最高的超標100多倍。存在污染的家具對企業職工、消費者都是嚴重的危害。新環保法實施后,按日計罰的標準讓企業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另外,2014年北京開始對家具制造企業開展環保技改,不合標準的企業將被清出北京。在這樣的背景下,家具行業充分披露遵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職工職業病防護的政策法規的具體做法、未來改進計劃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4.細化與行業相關會計政策的披露。會計政策的披露是投資者理解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財務信息的基礎。同一個行業中,經營模式相近、業務特點相同,在有關會計政策的執行上應該具有相似之處。對于家具行業而言,存貨計價方法、跌價減值準備的計提方法對公司利潤影響較大,應當予以詳細披露;不同經營模式下,收入的確認時點、費用的結轉時點都可能有所差異,應當要求公司結合公司具體的經營模式予以披露;此外,部分地區實行的特殊政策,例如,北京市實施的家具“以舊換新”政策,可能對相關會計處理和財務狀況產生影響,亦應予以披露。
(來源:上交所發行上市業務通訊2015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