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成都某幼兒園甲醛超標導致70名幼兒被毒倒的新聞,在網易吸引了7000多條跟帖,放到前幾年,這種洶洶輿情很難出現,可見國人環保意見的明顯覺醒。隨后頗具知名度的干粉涂料品牌荷仕達,在中標桂林市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桂林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高達12萬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工程后,對外公布了一份零污染施工計劃,要將該校打造成史上最環保學校,引發廣泛熱議。
對此,有多名媒體人士在報道中認為,學校環保檢測標準已經到了定制與升級的時點,而且整個監測過程的監管應該設計一套透明的信息公開機制。
傳統的檢測方式、標準早已落后
以成都某幼兒園為例,多名家長質疑孩子被毒倒之后,園方同意由家長自費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檢測,北京中測華科環境監測中心接受委托,結論顯示室內空氣甲醛與TVOC超標,其它污染物達標。同時披露的另一家機構的報告顯示,該幼兒園三樓一間休息室的甲醛檢測結果為0.05mg/m3,符合標準。
幾乎同一時間發生的北京某小學分校甲醛事件,經歷幾次波折,先是多名家長質疑,隨后西城區委托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針對16間抽樣教室進行室內空氣檢測,而一些家長則聘請了深圳信測展開同樣的工作。
但兩家機構出具的報告差距明顯,家長版報告顯示16間教室的甲醛全部超標,最多超標22倍;而政府版報告要樂觀很多,檢測結果相差3倍以上。
同樣的場所,幾乎同樣的工具,以及水平相差不大的專業人士,檢測結果的差距為什么如此明顯?問題出就出在兩方面:
一是對甲醛的判定標準都是《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即0.1mg/m3,但測試標準不一致,比如上述白云路分校檢測中,環境監測總站使用了1995年頒布的《分光光度法》標準,而家長所委托的機構,遵照的是2014年和2011年針對公共場所空氣檢測標準,自然要嚴格許多。
二是檢測過程的把控,很多機構的做法并不嚴格,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將空間保持一定時間的密閉,再進行檢測。
學校的環保標準到底如何設計?
毫不否認,連續發生的裝修污染致病事件發生后,從家長到校方都開始重視起裝修的環保性,最新的典型案例無疑是桂林市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桂林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將12萬平方米的教室與宿舍樓立面改造工程,全部交付荷仕達提供材料與施工,全程配備了3臺西西空氣檢測儀器動態跟進,監測甲醛、VOC、濕度、溫度、PM2.5、PM0.3、PM10、二氧化碳等8項指標。
(桂林市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立面改造施工中的教學樓)
該環保裝修項目被媒體曝光后,吸引了廣泛關注,分析輿情發現,人們對這種環保優勢更明顯的干粉涂料,以及匹配的施工方式表現出相當高的認可。學校作為特殊的公共場所,在材料選用及室內空氣污染物控制方面,應該比住宅、寫字樓、商超等更嚴格才行。
一位資深的裝修專家坦言,“如果學校裝修僅僅依靠《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及《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這樣的通用規范,肯定是不夠的,學校應該建立針對性的環保裝修標準,怎么實現?材料必須用更好的,比如荷仕達這種環保涂料,施工過程的空氣監測要做到位,提前配空氣檢測儀器,做到防患于未然。”
另有相當專業的分析為這種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學校獨立空間的施工面積大,包括墻面與頂面,用漆量自然很大,容易造成有害物的累積。更何況根據經驗來看,學校裝修后的通風時間往往都很短,多則2、3個月,少則1個月,又缺乏有效的吸附材料,導致有害物的釋放達不到要求。學生年紀比較小,免疫力相對成人較差,在教室或宿舍里待的時間比較長,很容易受到甲醛、VOC等有害物的傷害。學校環保裝修成為“重中之重”?!?
愿標準重建,并深入人心的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