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場引導客源回流舉措初見成效
2016年之前,在濟南家居市場各類展會、銷售、團購會盛行,一方面由于各種展會的臨時性、品牌不固定性等問題為日后的售后維護埋下了隱患,另一方面由于賣場對現金流的渴求,濟南地區的幾大知名家居賣場“抱團取暖”,于2016年1月13日聯合發出《關于各大家居商場嚴禁商戶參與各類商場外銷售活動的通知》。
據調查,一般大型家居賣場里,超八成商戶都有參加過各類展會的經歷,其中不乏國內一線主流家居品牌。各大家居賣場發出通知之后,業內人士看到,在一團購網舉辦的家博會以及濟南電視臺舉辦的家居節上,已經很難尋覓到那些展會從不缺席的大品牌,少數不敢脫離“輔食”的品牌則低調的選擇改名換姓,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由此不難看出,賣場意在引導客源回流的舉措初見成效。
品牌營銷模式逐漸回歸理性
自2013年起,家居行業進入“寒冬期”,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市場業態疲軟。為了搶奪消費者資源,不少商戶選擇了借助各種第三方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很多知名品牌也是加入其中,一頭扎進了和資源匱乏的小品牌大打價格戰的競爭漩渦。據一位家居賣場的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洪水攻擊下,不免魚龍混雜,使得展會形式流于下乘,參會品牌良莠不齊,對大型知名品牌也造成一種傷害。
“市場并沒有因為營銷途徑的多元化而擴大,消費者就那么多,只是被不斷分散到各個銷售渠道,而每一個營銷渠道都因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帶來營銷成本的增加。營銷成本如何消化,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由消費者承擔。”某品牌經銷商在跟業內人士溝通過程中表示,“我們現在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在終端店面,做好店面服務和形象展示,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和消費滿意度。”營銷途徑多元化造成的運營成本提高,和戒掉“輔食”后的銷售額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也是很多經銷商選擇退出外場活動的重要原因。
重視消費者利益方能贏市場
目前市場上,由于一些中小型團購會、展銷會抱著
“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心理,以營利為目的整合了很多“三無品牌”的產品,商戶卷款跑路的事件常有發生。由于銷售無任何售后保障,大量投訴、糾紛案例紛至沓來,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又影響品牌的聲譽,長此以往對整個家居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或將造成較大損害。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化,越來越重視消費體驗,單靠“低價牌”已經很難成為占領市場的殺手锏。銀座家居售后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客訴事件明顯下降,偶爾有些品牌的售后出現問題,只要帶上我們的合同,賣場都會第一時間給出消費者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只有重視消費者利益才是長久贏得市場的法寶。
有專家表示,傳統家居賣場想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不能依賴打粗暴式的“封殺牌”,增加線上體驗渠道、提高線下服務才是根本。倘要二者兼得,就必須要對產品和服務供應鏈做出更高要求的精細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