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謀出路,面對家居賣場銷量的不景氣,很多衣柜企業積極尋求經銷商渠道的變革與創新,與家居賣場之間的合作漸行漸遠,轉而將目光鎖定在了大型購物中心,衣柜企業轉變發展模式已成定局。
家居賣場優勢不再弊端逐漸凸顯
家居賣場的“過剩”危機其實是早有隱患。傳統家居賣場經營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嚴謹有序的“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落位、統一營銷和統一管理,這在家具行業初期發展階段十分奏效,實現了家具企業與賣場的同步飛速發展。但是隨著家具企業進入高品質的發展階段,死板的統一經營、強勢的導購范圍、狹窄的銷售空間、稀少的客流量。家居賣場優勢不再,弊端逐漸凸顯。
大型購物中心優勢凸顯成“新寵”
相比之下,家居品牌的“新歡”————購物中心優勢則更為明顯,引得家居商家們紛紛進駐。
1.購物中心人流量大。人來人往的客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有著豐富且明確的家居需求,家具企業起碼不愁客源。
2.購物中心自由度更高。傳統家居賣場在店面、地域、營銷活動以及營業時間上都有很大的限制,而購物中心在這些方面的限制很寬松。高度的自由讓家具企業可以充分進行個性化的店面裝修和營銷活動,有效營業時間也得以延長,大大增加了與客戶互動的機會。
3.購物中心裝修“高大上”。比起傳統家居賣場,購物中心的租金顯然不便宜,但勝在總體裝修陳設夠上檔次,“高大上”的環境定位對于有實力且想要打造一流品牌形象的家具企業來說是絕佳選擇。
衣柜企業順應形勢轉變渠道經營模式
隨著大量的家具企業入駐購物中心,衣柜企業也順勢將購物中心作為產品銷量的主戰場。其實家具企業這種“轉移根據地”的行為反映了當下家具企業轉變發展模式的必要性,但這并不是呼吁所有的衣柜企業都來進駐購物中心,而是建議衣柜企業要敢于不斷進嘗試多渠道營銷。
同時,對于家具行業的“搬家潮”,衣柜企業需要積極轉變發展模式,更應該綜合考慮品牌建設需求與企業自身實力,不能一味的隨大流。實力一般的衣柜企業沒有大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應該循序漸進的轉變,先穩固在家居賣場的優勢再談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