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裝修建材業攪局 波及下游家居制造市場
截止2015年,國內家具企業約7萬家,規模以上約5千家,單一家具企業市場規模均低于0.5%,市場高度競爭。而家具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已到了“而立之年”,家具企業越來越多,大企業搶占市場份額,小企業奮力突破重圍求發展,競爭激烈。而“互聯網+”的出現,又給傳統家具企業帶來巨大沖擊,缺乏互聯網技術及運營經驗的傳統家具企業,想要掙脫大環境獨善其身,恐難上加難。
與此同時,一些家居龍頭企業因“大家居”戰略而開始拓展產品線。2014年,地板領導品牌圣象集團在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博覽會上正式發布大家居戰略;以櫥柜起家的歐派家居成立了專門負責大家居業務的新部門,正式向“大家居”進發,拓展地板、床墊、木門等家居品類,并計劃在全國建設100-150家“大家居”體驗店,表明其進軍“全屋家裝”的決心;裝飾品牌業之峰裝飾2016年3月與優家購家居網達成戰略合作,而8月1000㎡家居體驗館的開業宣布其正式布局“完整家居”。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裝修建材業大膽開啟“大家居”戰略模式,主要受“一站式服務”、“全屋定制”推廣的影響,因而入侵到了鄰居的領地,也攪動了家居制造業。這就意味著,上游裝修建材業的攪局,勢必波及下游的家具行業,無形之中搶了家居人的“飯碗”。
以服務和體驗為導向的“全屋家裝”漸成行業新寵
現階段的家居建材消費群體以80、90后為核心,消費需求不斷提升并產生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家裝的關注開始轉為追求個性化、省時省心的消費模式。那么,以服務為價值需求點的家居制造業,就需進一步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為此,業內專家提出了兩條建議。
1、互聯網下冷思考:家居建材“跨界抱團”或是出路
相關數據顯示,65%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提供“全屋家裝”的家裝企業選購家居產品,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速變化,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家居企業必須轉型跳出傳統思維的桎梏,培養跨界創新能力,順應“全屋家裝”大趨勢,才有望擺脫被上游裝修建材排擠出局的危險。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互聯網時代,家居制造企業應當切入消費痛點,重視消費需求和體驗,將單一的家居產品擴展至包含裝修、建材、燈飾、家電、家飾等整個家裝品類,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才有希望在“全屋家裝”上占得一席之地,才能不被已經搶占了先機的裝修、建材等上游企業所束縛。
2、營銷模式升級:“坐商”需轉“行商”
無論是哪種營銷模式,只有消費者認可的才是終極致勝的法寶。面對行業資源整合的大趨勢,家居制造企業亟待轉型升級,逐步實現由簡單“坐商”到“行商”,主動走出去服務顧客,才可能不被淘汰出局。如今,被眾多家居經銷商關注的移動端APP智能導購系統已能夠輔助門店銷售管理,具有自定義功能,可轉變為門店的專屬APP,這種移動式服務可以現場給消費者出整體家居搭配的效果圖,既打破了傳統家居商店內銷售的“坐商”窘境,從而轉型為上門服務的“行商”模式,又能提升“行商”成單率和客單價。
當然,殘酷的市場競爭將加劇家居制造行業的優勝劣汰,單純的銷售模式已不能滿足消費需求,家居建材的市場格局將悄然改變,以服務和體驗為導向的“全屋家裝”或將重構家居建材的行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