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品牌搶食中國市場
比起外國相對較為成熟的家居市場,新興的中國市場顯然更能引起企業家們的興趣,而且中國消費者不斷提高的消費水平,更是成為外國企業家們選擇進駐中國市場的加分項。
據裝修網了解,1926年成立于挪威的佐敦涂料近期在廣州、上海相繼拓展了業務。西班牙陶瓷品牌VIVES維唯思1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優舍上海形象店本月在上海開幕。中國市場的吃香,不僅僅體現在新品牌的進入上,一些深耕于中國市場的外來品牌不斷發展在華業務,不斷提出新的概念,不斷引進新的方案同樣是其表現之一。深耕中國市場20余年的海蒂詩上海展廳開幕盛典本月在滬舉行;十月,來自德國的旭勒櫥柜全新展廳在上海盛大開幕。諸如此類在中國區擴大業務的事例不勝枚舉,3萬億的中國家居市場的確很吃香。
外來產品的本土化改變
比起之前外來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都有本土化改變,如今產品不改變也成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產品的改變是為了去掉顯著的國外因素,使產品更好的滿足國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而不改變是由于消費者思想的轉變,原汁原味或許更合消費者口味。
雖然有家居企業開始向產品一致性發展,但是做本土化調整仍然是不少外來品牌的選擇。他們多數認為由于不同的國度使得人們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從而造成產品的差異化,為了保證不同地域的消費者都有趨近完善的用戶體驗,國外品牌進駐中國做本土化改變是必須的,反之也一樣。
消費者更看重產品質量而非國界
面對不少外國品牌進入中國的現象,業內人士也進行了隨機調查,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會購買外國產品,問及原因,多數受訪者表示外國品牌看起來更為可靠,而國內家居品牌以次充好的情況時有發生。
據裝修網了解,約40%的受訪者選擇國貨,他們多認為很多國外品牌只是打著品牌的光環,中國制造的不在少數,而且很多國貨的水準已經達到一線水準,質量設計都是“杠杠的”!另外,也有受訪者吐槽,很多家居品牌僅靠名字是無法分辨到底是國內產品還是國外產品的,面對琳瑯滿目的家居品牌,只能傻傻分不清楚。
然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多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有了更多挑選的余地。就像大家居產業聯盟秘書長許瑞所說,越來越多的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其實是很好的信號,這不僅代表著中國市場未來好的趨勢,對消費者而言,也有更多接觸產品的機會。不少企業同樣認為這樣的現象其實是好事,惠華易居集團董事總經理先鋒認為外國品牌的進入能夠起到良性競爭的作用,能夠學習他國之長對本土企業而言不乏是好事,良性的競爭也能敦促本國企業迅速成長。
雖然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的發展不甚理想,但是3萬億的市場仍處于非飽和狀態,外國品牌的不斷進入從某一方來看不外乎是外國資本對中國市場的青睞,增速放緩是一時的狀況,未來家居市場仍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