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端口趨向個性化的多重因素下,用不合理的漲價逃避家具產業的變革升級,或將最終導致家具企業本身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樓市遇冷漲價不斷 家具企業成本危機靠不住消費者
家具行業的主要市場源頭企業生產的家具最終流入到哪里呢?進入家庭是最常見的模式,另外餐館、商場、辦公室、學校,也會有家具的需求。但是家庭還是占據整個家具市場的絕大部分,牽一發而動全身。因而我們的邏輯以主要因素為主,來分析家具市場的兩個主要源頭。
首先:新房裝修。對于很多人來說,漂泊感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真正的屬于自己的家,而房子是家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了房子以后呢?當然是裝修買家具。因而我們生產的家具在這時候就開始賣出啦。
其次:非要買房子才能買家具?當然不是,家具本身具有壽命,一些質量不合格的家具可能用個幾年就不行了,所以這時候就會產生家具的更換。另外對于一些人來說,隨著財富的積累,審美的改變,對自己的家重新裝修,拋棄原有的舊家具,選擇新的的家具。以上這些可以歸納為由于各種原因而來的二次或多次更換家具產生的市場。
樓市如何影響家具市場呢?我們先看這樣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月~10月,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8%,其中現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8.9%,期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2%,現房銷售面積累計領先期房2.7個百分點。
而現房領先于期房對家具市場來說,就會大大縮短房地產帶動家具消費的滯后周期,從而對家具銷售產生一定的好處。另外一方面,商品房的二次裝修的更換家具的行為,是顯而易見的,當人們產生更換家具的需求之時,對于家具企業來說當然也是好事。
樓市成交下滑
,家具行業壓力再增加2月3日,央行宣布全面上調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和SLF利率,這意味著央行提高了資金成本,從本質上起到了加息的作用。作為與資本市場和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的家具業,自然也會受此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說,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貨幣政策全面逆轉的信號,意味著2014年以來的貨幣寬松結束了。銀行利率的提升最終會傳導至房貸利率,這也是對房市的精準打擊。甚至有人表態稱,房地產凜冬將至。
雞年樓市的表現也迎來了一片清冷,信息顯示,春節假期期間(1月27日至2月2日),上海、深圳、南京、杭州、蘇州等地新房成交量紛紛萎縮,大多下跌至個位數,為近三年同期的最低值。樓市一動,家具行業何安?整個猴年就已經被原材料漲價折騰得夠嗆,春節剛過又遇到央行變相加息這事,這下是真坐不住了。
2017年年中或將再次出現漲價潮原材料上漲,這些在去年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談到過,大家也都知道這樣的趨勢。此外,生產家居產品用的實木、五金、板材等原材料無一例外的漲價,其中海綿更是上漲了的離譜,原材料成本上漲和資金成本的上漲,產品漲價幾乎成了各家具企業最無奈的選擇。業內人士預測,整個行業的漲價潮極有可能在今年年中的時候出現,家具行業80%以上的企業都將主動或被動提價。
在樓市方面,原有的火熱沒有了,原料和資金成本卻是漲上來了......2017年,家具企業該怎么玩?家具行業的市場,總是很關心并依賴新房成交量,現在,隨著已有商品住房再次裝修比例的上升,應該更多轉向關注已有住房的數量,在產品和營銷上向存量住房裝修市場上傾斜。
而對于原料和資金成本上漲帶來的漲價沖擊,業內人士認為,大品牌、龍頭企業還能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品牌溢價等方式、將成本轉移給消費者。低端家居品牌商則很難應對,除了壓縮規模、與巨頭合作、轉型升級外,其無法在行業中找到更好的應對方案。
業內人士預計,大品牌、大平臺家居龍頭采取私人訂制、高端產品研發等舉措加強產品的差異化生產,價格上漲勢頭非常兇猛。家具以及家裝行業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剛性需求,消費者的需求并不會因為樓市的調整而消失,而且隨著人們對家居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這部分的消費不僅不可避免還會不斷提檔升級。
更多新挑戰正向家具行業涌來“高成本時代”到來 市場與變革壓力并存
“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經意間中國經濟已進入“高成本時代”:
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環保成本、人才成本、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知識產權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各種成本全面上升,這對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另外從當前樓市降溫來看,家具市場2017年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生存的壓力將會更大。
去年環保風暴席卷家具行業,以及年初國家推行新的環保政策。另外我們的家具市場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需求正在發生改變,產業的整合升級越來越必要。對于很多中小家具企業來說,或將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移動互聯網逐漸顛覆傳統領域
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7.3億人,較上年增長11.8%,市場規模達13437.7億元,增長183.8%。
移動互聯網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和沖擊,對幾乎所有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如商業、傳媒、通訊、出租車、金融等)帶來了顛覆性影響和沖擊。對于家具企業來說,如何完善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將是在大環境下謀求發展的必要一步。思維、視角、新的生產和管理模式,一切都是為了適應新的挑戰。
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1990年中國進入人口紅利期,1990年至2010年人口紅利逐步提升,2010年撫養比下降到34.2%最低值、人口紅利上升到峰值;其后人口紅利逐漸衰減,自2012年起勞動力成本逐年攀升。
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家具只要生產就能賣出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對于未來的家具消費來說,健康環保,設計,服務,品牌將成為決定性因素。另外人口紅利消失另外一方面的挑戰是,招工難得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如何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留住人才,也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點。
成本轉嫁不是最終出路,變革才是未來在面臨壓力的時候,你可以漲價。但老百姓也可以選擇。由于家具是剛性的需求,在價格發生上漲的時候,我們的價值要求將會更高,所以問題來了:家具企業能不能提供消費者所期望的價值?
如果沒有順應發展變化的潮流,漲價只能是企業最后的掙扎。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涌現,產業鏈的轉型升級的完成。更多的優秀企業將會迎來嶄新的明天,而也會有一部分企業徹底消失,也許在這個時候未來就是一種選擇。
家具企業面對壓力,要學會內部挖潛提升效益的機會由于快速擴張而成長起來的家具企業,在關注產能擴充、經銷商數量增加的過去,其實積累了太多的浪費盲區。面對壓力,我們需要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做出調整:
1、除了提高生產效率,要實現利潤增長還需控制成本:是否能尋找到更加物美價廉、供應穩定的供應商,內部人員“吃回扣”的比例能否再降低一些;公司常規的一些物料計劃預算能否更加完善,物料能否循環使用,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企業經過高速發展、步入平穩增長期后,最大的難題是全員奮斗意識的降低。管理干部沒有了拓荒期的危機感,部門墻林立,管理流程繁雜,機構臃腫,內耗嚴重。外部環境的惡劣可倒逼企業進行危機意識的重塑。任正非常提“冬天”,才使華為的干部保持長期艱苦奮斗的意識,從而能不斷打敗競爭對手,在世界各地攻城拔寨。
3、從戰略層面而言,公司可以對整個管理架構進行重新梳理,嚴格因需設崗、因崗設人,減少不必要的崗位設置及一些常年盤踞卻不產出效益的的崗位。通過機構重整,意識重塑,打造出保持危機感、持續艱苦奮斗的企業文化。
4、檢驗“伙伴”的機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奔揖咂髽I繁榮發展之時,會吸引眾多的供應商、加盟商,而這其中很難確定哪些是可以一起做事業的。在困難面前,更能檢驗出哪些是真正的“伙伴”。
5、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家具制造業正逐漸失去過往的勞動力、出口紅利,面對行業低迷、產能過剩、成本上漲、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家具企業需記得“勤儉持家”、“居安思危”的老經驗,既要向前看:學習、內化先進的技術;又要向后看,回歸自我,腳踏實地踐行工匠精神。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挑戰,家具企業也只好硬著頭皮應對。企業把消費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是一種不明智的舉措,企業只有學會內部挖潛,降低成本損失,或許能度過這場“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