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的日本馬桶蓋 尷尬的“Made in China”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看世界,過去10年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游客數量增長最快國家。中國游客購買能力強,已經成為各旅游國家公認的事實,被戲稱為“會走路的錢包”。新詞“爆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在東京的,特指在東京瘋狂購物的中國人。
眾多中國游客赴日掃貨的原因我們不難猜測,無非是物美價廉。同樣的電器等商品,在日本商場的售價比國內低超過三分之一,而且越是大件商品“越劃算”。對中國游客吸引力最大的一點還是貨真價實,在日本掃貨,不容易購買到“假冒偽劣”。特別是2015年國人爭相在日本“爆買”智能馬桶蓋,卻被指出原來只是尷尬的“Made
in China”。
國產洋貨吃香的問題暴露出:“中國制造”的產品主要靠價格優勢取勝,但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不夠,只能靠“山寨”貨來搶占市場,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上做得不夠到位。
從保質保量開始
在世界眼里,“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深入人心,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卻一直有著“中國創造”(Created in
China)的夢想。要實現這種夢想,家居行業的“中國制造”還需從自身找原因。為什么“在日本買東西質量會更好”、“日本人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了自己”等傳說又愈演愈烈?為什么批了幾十年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現在春風吹又生了?認為“在日本買的東西質量更好”,應該和日本的服務有關。日本的商家是不會把有質量問題的商品推銷給消費者,他們絕對保證自己的商品不會給客人帶來任何不便,這在中國很難做到。在產品相同的情況下,是服務質量的不同,讓中日兩國消費者對質量有很不同的理解。到了日本,人們便絕對相信產品質量沒有問題,相信店家不會把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銷售出來。服務質量的差別讓人感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以技術創新為重
要妥善解決“中國制造”的家裝產品在國外受熱捧的問題,還應該多注重創新,我們要把“中國制造”逐步轉變為“中國創造”,這是經濟健康轉型乃至推動國家經濟邁向新臺階的必走之路,我們再也不能局限于“世界工廠”的發展思維,資源耗不起,環境擔不起,發展更耽擱不起,可以預想,當“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包括中國市場在內世界所有中高端消費領域,無處不在的“China”,可使世界各國游客能為來中國觀光“掃貨”引以為傲,我們自己也不再為“假冒偽劣”產品而困擾。
裝一網點評:家裝企業要走出“中國制造”(Created in
China)的特色路,就要從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發展和生產制造等多方面發力,引領品牌自身發展,將“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進一步引領行業“更快、更高、更強”地前進,從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