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市場觸底反彈
報告顯示,今年彩電市場非常動蕩,第一季度彩電平均銷售量下降為13%,只有個別品牌銷量有所上漲。另從彩電廠商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來看,我國五大彩電廠商凈利潤均呈現同比下降情況,發展形勢較為悲觀。
據裝一網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表現不佳,成為近幾年來最糟糕的開局。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表示,中國彩電企業真的非常努力了,產品和技術不斷創新,并實現了差異化發展。但彩電市場日趨飽和、原材料上漲等因素讓整機廠商面臨巨大壓力。
進入二季度以來,國內彩電市場仍延續了第一季度的不振態勢。數據顯示,“五一”促銷期,彩電零售量為176萬臺,同比下降13.0%;另外18周數據也顯示,液晶電視市場五一同比增速下降21.4%。
可以說,從今年1月至5月初,電視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發展階段,嚴峻、低迷、不振等成為了今年形容彩電市場的高頻詞,難道今年彩電市場會一直這樣消極下去?當然不是。最新數據顯示,在經歷過今年史上最差開局之后,5月份彩電市場觸底反彈,正在慢慢回升,尤其是線下市場將步入增長期,5月同比增長4.1%,開始進入“上漲”階段。
行業人士分析,彩電市場之所以會出現回暖態勢,主要是由于上游面板等原材料價格沒有上漲,且到了6月已經開始松動,從而讓整機價格有所回落。尤其在39.5—43英寸區間,因需求快速下降,導致供應過剩,彩電價格擁有小幅度下降;另外主力尺寸55寸電視也在價格端開始傾斜。
價格一直是市場的“晴雨表”,整機價格一松動,市場就回暖。預計接下來,彩電市場還會延續這股暖流,外加618促銷、暑期促銷、十一黃金周、雙十一等接連不斷的大促銷,有望帶來彩電市場大轉變。
病急多投醫
回想今年彩電行業上半場,雖態勢低迷,但卻熱鬧非凡。從今年春季新品發布至今,無論是傳統電視廠商如創維、海信,還是互聯網電視品牌小米、樂視,亦或是外資電視品牌三星、索尼等均表現活躍,積極推新品、拓渠道。而且從今年電視新品展現上看,各路新概念產品層出不窮,頗有“病急多投醫”的意味。
首先,電視產品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進入2017年,人工智能電視迎來一發不可收拾的迅猛發展,不少電視廠商都選擇進軍人工智能領域,推出了主打人工智能標簽的電視新品。僅在3月份,長虹、索尼、TCL、小米、樂視均發布了人工智能電視新品,以人工智能電視為核心的“客廳經濟”逐漸浮出水面。這還不夠,在今年618京東購物節期間,風行電視在京東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量子點電視,以對折的價格銷售,格外搶眼。人工智能量子點電視概念有望風起云涌。
其次,共享電視緩步而至。近年來,“共享經濟”這一名詞開始在社會上流行起來,而且繼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推出后,“共享家電”也開始成為網絡上的一個搜索熱點。這其中,共享電視概念在今年被互聯網電視巨頭樂視發揚光大。
5月15日,樂視宣布即將引入“共享電視”這一概念,簡單而言就是基于樂視超級電視積累起的千萬級規模用戶群體,將用戶對超級電視的貢獻,即開機、消費、活躍程度等,都換算成相應的可便于衡量的價值,然后用戶又可以將這些價值兌換成等值的服務,包括領取超級電視、會員、福利、周邊產品等。外界對樂視共享電視概念褒貶不一,盡管如此,樂視仍在短時間內獲取了非常高的關注度。
最后,激光電視被廣泛提及。實際上,伴隨著用戶品質需求的激增,擁有大屏觀影效果的激光電視這兩年很火,而且今年更火。放眼當下的激光電視產業,已推出激光電視產品的品牌不下二十余家。有以海信為代表的傳統彩電廠商入駐,也有以看尚為代表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分羹,同樣還有以索尼為代表的傳統投影品牌分食。據預測,2017年激光投影市場規模將達30萬臺,預計同比增長92%。
當然除人工智能電視、共享電視、激光電視等代表性概念產品外,以各路顯示技術為名的彩電新品也同樣備受關注。有行業人士認為,電視產品在很多廠商眼中只是所謂的生態的一個環節,殺入彩電市場是為了快速盈利以支撐起生態發展。通過人工智能電視、共享電視、激光影院等“吸睛”點引起大眾的關注,長此以往,一旦消費者不買賬,電視市場將陷入發展惡性循環。
下半場電視廠商何去何從?
邁入今年6月份門檻,意味著彩電行業下半場倒計時已經開始。上半場,彩電行業萎靡不振,不禁讓人擔憂下半場電視行業將作何發展,電視廠商又將何去何從?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的總結報告顯示,彩電需求已從數量增長階段進入質量提升階段,市場呈現尺寸升級、功能升級、高端需求三大趨勢。依托于這三大趨勢,彩電廠商下半場發展可籠統總結為尺寸升級、功能升級和高端升級并行的戰略步調。
其一,尺寸升級。市場數據顯示,從5月份彩電市場具體電視尺寸出貨量來看,55寸電視已成為“第一尺寸”,占比32.3%;32寸占據第二,但占比已降至14.9%;43寸占據第三,占比在8.8%。電視行業尺寸越來越大成行業公認的趨勢,且小尺寸電視占比下降,更佐證了這一事實。
近兩年,消費者對于電視屏幕尺寸的需求正逐年增加。行業預測,55英寸之后,65英寸在2017年將會成為后起之秀,70英寸也嶄露頭角。以大尺寸為中心,將是彩電創新顯示技術未來的發展核心。
其二,功能升級。現今,我國消費者經歷過去幾十年的經濟成長,收入已經足夠充裕,消費者需要的不再僅是單純的價格便宜,而是想要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另外在供給側改革的號召下,彩電廠商既要給用戶提供夯實的硬件產品,還要給用戶提供過硬的內容、功能、體驗等額外增值服務,如交互體驗、行為感知等內容。
其三,高端升級。結構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近兩年電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電視廠商也在這一主線下加碼產品技術布局。繼4K與HDR之后,無邊框、超薄、曲面、量子點、OLED已成為2017年彩電差異化賣點的高端熱詞。
上半年,康佳發布最新OLED電視V92及8K電視等高端新品;“電視一哥”創維4月份主推一款如同“壁畫”一樣薄的WallPaper電視,65英寸售價高達99999元;海信今年第一季度,旗下激光電視在85英寸及以上超大屏市場量占比高達55.83%……下半場,彩電廠商依舊于新品中力推高端升級定不會錯。
2017年電視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年中國電視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5301萬臺,同比增長4.2%,零售額規模將達1640億元,同比上升5.1%。
2017年,彩電行業又邁入到一個關鍵節點,優勝劣汰提速已成為當今電視市場殘酷且現實的時代特征。不僅在于彩電顯示技術迭代周期縮短,而產品生命周期加長的矛盾激化,還在于消費升級大趨勢,及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攪局”,均讓彩電廠商的日子愈加難過。下半場已在眼下,彩電廠商中誰能率先沖出包圍圈,值得你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