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漲價
2017年,受煤炭、化工原料和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漲價壓力影響,山東淄博、四川夾江、西北產區和廣東部分產區陸續經歷了幾波環保漲價。部分企業表示,相比往年,企業利潤跌幅高達60-70%。
2016年下半年,陶瓷行業生產相關的煤炭、化工原料、紙箱等方面的生產原料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漲價。包括廣東在內的全國各陶瓷產區在2016年年底掀起不同程度的瓷磚漲價浪潮。2017年上半年,來自生產原料的成本壓力依然沒有松緩。總體來說,生產成本中來自煤炭和紙箱的漲價對陶瓷企業影響最大。
在調查原材料漲價是否對出貨量造成影響時,不少上游生產原料供應商表示:除了原材料漲價的因素,建陶廠的信用問題才是影響出貨量的根本原因。隨著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逐步推進,資金鏈不良、信譽低下的企業最終會被無情淘汰。完整健全的交易制度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而這需要供應商和建陶企業的共同努力。
環保督查
全國環保一盤棋,在保障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同時,給最終朝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陶瓷行業帶來了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創新為導向的發展方向。
上半年4月5日,環保部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25輪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在“2+26”城中,業內人士發現,河北省石家莊(高邑)、唐山、邯鄲,山西陽泉、晉城、山東淄博,河南鶴壁七個陶瓷產地位列其中。4月6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石家莊開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對“小散亂污”企業群及涉氣企業進行重點督查。高邑縣富村鎮古城工業區25家陶瓷企業在突擊檢查中被查出窯爐和煤氣發生爐等設備存在嚴重污染問題,被緊急叫停。此外,唐山多家陶瓷企業被緊急叫停,鶴壁全線關停,陽泉僅剩3家陶企。
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4月24日至4月28日陸續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實施督察,7省市已有4018人被問責。湖南株洲、衡陽、婁底多家陶瓷廠被整改;貴州4市8家陶瓷廠被責令停產整改,3家陶瓷廠罰款105萬;福建長泰縣對全縣有效期內的所有持證礦山企業實行停產整改;廣東三水、江門、肇慶齊齊重拳整治;山東淄博動態數據超標將停產半年,臨沂計劃年底完成“退城進園”;四川夾江古建磚瓦廠全線停產,2020年夾江陶瓷廠整合至20-30家;沈陽法庫陶瓷污水處理廠被追責開除1人……
傳統制造方式的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成為必然。如何全面實行綠色生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創建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才是企業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產能轉移
一邊是環保查封上百條生產線,一邊是新建投資上百億,陶瓷行業開始大洗牌。
2017年受國內環保持續高壓的影響,國內瓷磚主產區的一些陶瓷企業產能被迫轉移,紛紛落戶生產環境更穩定、原材物料更便宜、交通區位更便捷的省份,截止至2017年3月,據媒體公開報道的數據和不完全統計,新建的瓷磚生產線初現大擴張,東北、山東、山西、河南、重慶、江西、新疆等地累計投資額已過百億。
河南:潔石集團投資16.8億元建設圣諾陶瓷;重慶:唯美陶瓷有限公司投資30億元,占地2000畝;河北:惠達衛浴全拋釉磚生產線擬投資1.18億;黑龍江:齊齊哈爾經緯陶瓷投資2億元建高檔地磚生產線;山西:金世家陶瓷投資12.5億元建5條生產線;江西:泛高安產區新擴建生產線達10條;廣西:新盈邦陶瓷投資2億元,竣工投產;山東:華宇陶瓷薄板項目總投資7.6億元,建設6條薄板生產線;山東:佳寶企業投資10億進軍陶瓷薄板;新疆:5條生產線2017上半年投產。
2017年陶瓷行業的劇烈大洗牌已拉開序幕。存活的陶企還是需要面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也仍要規避同質化的產品,依靠價格競爭、以次充好等無序競爭的現象出現。未來發展新型陶瓷產業應該成為地方政府規劃陶瓷產業的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加快產業調整變革,使新技術轉換為綠色新產品,實現差異化多樣化競爭。
現代仿古
自2015年起,主打現代簡約風格的現代仿古磚開始在陶瓷行業逐漸興起,業內新涌現出一大批以極簡、輕奢、簡約、工業風等為主題的品牌,無論是展廳還是產品,均奉行簡約主義設計。在最近幾屆的“陶瓷行業風向標”博洛尼亞展上,白色的大理石瓷磚和灰色的水泥磚成為被應用最多的產品,時尚、簡約成為展會的關鍵詞。此情此景下,不少瓷磚品牌紛紛順勢推出切合現代簡約風格的瓷磚產品。
2015年前后,歐文萊、金意陶、新中源、興輝、鷹牌2086、馬可波羅、金意陶、東鵬、歐美等廣東品牌逐漸調整戰略,搶占現代仿古品類新風口。2017年,“黑白灰”為代表的現代風格也成為春季佛山陶博會期間的主流趨勢。寶羅拉、益力達、嘉尼亞、扎哈哈迪和帕達納瓷磚、維京等企業和品牌也加入現代仿古磚領域,推出了自己現代簡約風格的代表產品。
5月18日,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現代仿古磚研究中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現代仿古磚研究所同時在廣東金意陶陶瓷集團有限公司掛牌,現代仿古磚的行業標準規范有望落地,得到規范發展。
此外,現代仿古磚的流行,帶動了各產區拋釉線的“改線風潮”。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年底到2017年初,僅肇慶產區仿古磚生產線已有十多條。截至目前為止,仿古磚生產線產能已達到全國總產能的10%。
大板風潮
隨著600×600(mm)和800×800(mm)等常規產品的同質化,陶瓷企業開始為產品從多方面尋求差異化元素。而大規格瓷磚因裝飾效果延續性和無接縫的特點以及可自由切割的屬性,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高端用戶和設計師的歡迎。
隨著國際大板風潮傳入國內,從2016下半年至今,廣東、福建、山東、四川等產區不斷傳出有陶瓷企業投產大板的消息。在今年上半年的佛山陶博會上,有超過20家的陶瓷企業展出了大板產品:鷹牌、冠珠、蒙娜麗莎、道格拉斯、依諾、LA’BOBO、PADARA(帕達納瓷磚)、歐文萊、統一和加西亞等品牌企業都推出了大規格產品;此外,博德、簡一和扎哈哈迪等品牌聯合國際品牌在上半年合作推出了超級板材產品。
為了探討交流陶瓷大板生產及終端推廣中的各種問題,6月3日廣州工業展期間,陶城報聯合意大利天工法拉利集團共同舉辦了陶瓷大板智能制造論壇,。與會專家和嘉賓普遍認為,隨著消費者審美消費需求和多家陶企的共同推動,陶瓷大板在未來三到五年將是“大”勢所趨的風潮產品。
但是陶瓷大板現階段在我國推廣仍存在一系列困難:相關的行業標準、施工規范不夠完善,配套的包裝、運輸、鋪貼等技術尚未跟上。引發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是,現階段的大板究竟應該怎么賣?
部分陶企打著大規格產品的旗號搞價格競爭。但以新中源等為代表的陶瓷大板推廣較為成功的品牌陶企,兩條大板窯爐的利潤,已經超過了三條普通窯爐的總利潤。陶瓷大板推廣的目標群體應該定位中高端消費者,側重產品品質。推廣陶瓷大板的企業要根據自身的企業文化,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最后才能確定相應的風格,或者怎樣去推廣。
出口下滑
2016年我國陶瓷磚出口量、價齊跌,其中出口額下降幅度遠高于出口量降幅。。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1~3月我國陶瓷磚累計出口金額9.12億美元,同比下降38.22%;出口量1.8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1.40%。從連續三年月度出口額對比情況看,2017年一季度各月出口額均低于上兩年水平。
國外陶瓷廠家增多、反傾銷、人民幣貶值、國內生產經營成本攀升、環保壓力令不少低成本出口型企業被迫關停或出口減少等,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出口下滑也是綜合疊加的影響。陶瓷高端依舊把持在歐美陶瓷強國手中,新興國際產區更是以低成本呈追趕態勢,以及國際上的反傾銷圍堵,國內陶瓷業正面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嚴峻形勢。
出口下滑的背后可能是眾多出口型企業的步履維艱甚至倒閉關門。但同時,出口下滑是轉型升級的催戰鼓。高成本生產、低價格出口顯然沒有出路,若生存就必須轉型,從而演變成一種求生不死的動力。
跨界競爭
2017年廈門石材展仍呈現出“一位難求”的火爆盛況。石材行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的新思路。越來越希望貼近消費者的石材行業,正加速進入品牌消費時代。
在“低碳”、“環保”、“綠色”等新生活主張的普遍流行下,更加符合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訴求的人造石逐漸成為石材行業產品開拓的主流趨勢。展會期間,包括萬峰石材、環球石材、華寶石業、祥泰石業、鵬翔實業等多數石材企業都展示出了旗下的人造石產品,人造石材推廣企業呈井噴之勢。綜合國內外市場需求來看,人造石至少有五年的繁榮期。
值得瓷磚行業注意的是,石材企業將人造石主推到工程和家裝精裝房等渠道。定位高檔的瓷磚企業或將越來越多地直面人造石產品的跨界競爭。
陶瓷電商
繼2016年陶瓷企業電商通過O2O模式取得歷史性突破以來,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瓷磚類成績繼續取得驚喜。其中,諾貝爾、東鵬兩大品牌雙雙破5千萬,黑馬馬可波羅擠入前三。并且,去年雙11前四名品牌延續了線上布局優勢,在年中活動中成績也是位于前列。可以說,以O2O的模式串聯陶瓷企業線上線下運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陶瓷磚品牌企業認可并加速推進的模式。
開年招聘會中,據本報調查了解,不少企業新設立互聯網電商部門,顯示出蓄力追趕的態勢。6月15,簡一入駐天貓和京東旗艦店,并推行“線上線下明碼實價”,意味著陶瓷企業直達消費者又進了一步。可以預想的是,2017年雙11勢必迎來更為激烈的營銷大戰,陶瓷行業的雙11戰績也有望再上臺階。
一帶一路
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扶持,2016年以來,中國陶瓷磚生產、資本和貿易更加自由化和國際化,帶動了越來越全面和深入的國際合作與投資。
唯美集團(馬可波羅瓷磚)耗時整整兩年建成的,美國田納西州生產基地于4月11日正式投入運行;6月22日,特福加納陶瓷有限公司K1窯正式順利投產,成為科達潔能與廣州森大繼肯尼亞投產之后第二個順利投產的非洲合作項目;6月8日,金意陶參與由中國廣東省商務廳和佛山市政府聯手中國聯塑集團推動的“領尚環球”中心海外重點項目,引領佛山制造海外展示體驗館建設潮;博德精工和LEA瓷磚合作推出生態薄板,簡一攜手意大利LAMINAM推出“意大利進口,中國原創”的大板大理石瓷磚……
品牌事件
黃建平借“兩會”東風,提案“喊話”馬云淘寶打假;何新明借勢表態“有售假問題亦要擁抱互聯網”,宣傳東鵬互聯網轉型戰略。兩位陶瓷大佬“無中生有”、因勢利導的聯手,平地起驚雷般為行業帶來了社會和消費者層面的普遍關注,成為行業營銷的經典范例。
此外,擁抱“新消費時代”的宏宇按照品牌發布會戰略部署,積極掀起終端宣傳攻勢;“蒙娜麗莎”上市招股書預先披露,擬募資16.38億元;金尊玉大理石瓷磚入選大連達沃斯論壇指定用磚;依諾陶博會營銷走線上營銷,天貓直播帶動線下門店600萬銷售額;外墻磚老大白兔進軍墻地磚;新景成首次參展陶博會,并在總部基地拿展廳,推動旗下品牌化建設……
2017年陶瓷行業品牌營銷事件相對往年或許不夠重磅,引起全行業轟動甚至引發社會效益。但總體來說亮點多多,陶瓷行業品牌營銷方式更加多元化,利用傳統的或者更加年輕化的線上營銷方式,更注重參照企業自身定位精準制定發展策略,追求長期性的品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