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紙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近年來,同質化嚴重、抄襲、惡意競爭等行業亂象居高不下,成為阻礙行業整體發展的絆腳石。在這些行業亂象中,抄襲可以排進前三。“抄襲”在各個行業都可謂是一個客觀的存在,在墻紙行業,由于原創與知識產權意識的薄弱,維權道路之艱難,抄襲,早已成為墻紙業的一大毒瘤。國內抄國外,小品牌抄大品牌的現象已經不再是隱藏的行業秘密,它似乎已經多到令墻紙人無奈到麻木。有些企業不甘沉默,毅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對侵權堅決說“不”!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抄襲在國內墻紙業已經形成一種風氣,布魯斯特的勝訴,雖然當時給抄襲企業一定的震懾,但是,效果甚微。
維權過程難、周期長、維權成本高等因素堵住了不少墻紙企業的維權道路,相對維權成功所獲得的“收入”,支出的各項成本似乎更高。于是“忍”變成了大多企業的默認態度,想要真正破此僵局,還需業界各方共同努力。
抄襲成風,原創企業大呼被動
抄襲不是件光彩的事,若是在一個極具規范的行業里,只要一人抄襲就會受到大多數人的鄙視乃至唾棄,然而,這種現象要是出現在一個抄襲已經達到瘋狂狀態的環境里,慢慢的就會變成一種“理所應當”。
比起其他家居垂直細分行業,墻紙行業還未形成太過于穩固的規范產業鏈模式,廠家與經銷商的粘合度不高,大多還是以小作坊、代銷的方式呈現,品牌原創意識不高,維權意識更是薄弱。在市場占比小,但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比起花大力氣大成本的投入金錢人力研發新產品,抄襲似乎更為便捷,不僅可節約成本,還可以最快的速度迅速的搶占新品市場。
抄襲讓企業似乎找到了通往“利益”的便捷通道,但對于嘔心瀝血積極投身原創的企業來說,則無疑于當頭潑了一盆冰水。往往是這邊新品一發布,另一邊抄襲的版本已經開始大行其道的進入市場,而且價格更為低廉。消費者在不完全知情與了解的狀態下,根本無法判斷誰是原創正版誰是抄襲低劣,在同等花樣以及看似相同的材質下,價格幾乎已經定了勝負。即使正版原創的產品在材質、工藝、質量等各方面都遠勝于盜版抄襲。
在抄襲成風的大環境下,兢兢業業搞原創的企業就成了這個行業里的弱勢群體,處于一個極其被動的位置,一不小心,就面臨步入發展困難的窘境。
維護之路漫漫,舉步維艱
深究“抄襲”成癮的背后,缺乏原創設計似乎是根源。原創意識足夠高,競爭意識足夠正向,抄襲也就成為行業共同唾棄的一種行為。
“可問題是,在行業大環境下,大家似乎都被快捷徑的追逐利益蒙蔽了眼睛,在競爭拼殺如此激烈的狀態下,只能看到短期可生存下去的利益,而沒有長遠的目光。行業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大家都在打價格戰,同樣是墻紙墻布,我比你價格低一點,那我的優勢就比你強,怎樣才能在壓低價格的情況下又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答案不言而喻。”有業內人士無奈的坦言道。
原創難,首先難在公司實力不足。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力,各項資源都無法支撐公司成立單獨的研發部門,組建新的團隊進行原創設計;其次是人才的缺乏。自古以來,“求賢若渴”的狀態從來都是存在的,當下各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更是強烈,墻紙原創的專業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正如前面所說,不少企業沒有足夠的實力組建專門的人才隊伍;再次,消費者消費觀念未完全成型,重視價格、漠視原創似乎成為一種共識。由于對墻紙的了解不夠,消費者只能比較偏面的從價格方面進行對比選購;最后,行業內惡意競爭成風,想要靜下心來搞創作,往往有心無力。
原創難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抄襲,很多中小企業往往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的目光,通過抄襲謀取利益。抄襲的太多,維權的太少,成功維權的更是寥寥無幾。維權的道路周期過于漫長,法律不夠健全,行業競爭不夠規范,所有的這些都給“維權”拴上了一條條的枷鎖,維權企業需要負重前行,到最后,往往最累的是需要維權的原創企業。
尊重原創與版權,才能給品牌造“新血”
墻紙業抄襲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研發成本過高、對抄襲的打擊力度太弱、維權之路艱難等,都是造成當下亂象局面的原因。
但抄襲始終只是短期謀取利益的方式,一味的抄襲,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是不可取的。縱使抄襲現象嚴重,但仍是有不少的品牌企業始終堅守在原創一線,或專注于刺繡領域,或致力于漢麻、素色,更有甚者,憑借自身的宏大實力,跨界多向發展。但無論怎樣,他們都始終堅信,唯有堅持原創,尊重版權,才能真正的給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行業也好企業也好,如果要向前走,離不開創新。我們的整個家居行業,很多企業不注重研發,都習慣于模仿抄襲,造成的后果就是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企業想要發展就更難。我們的行業發展很困難,到底困難在哪里?主要就是原創的東西太少,大家互相抄襲,打價格戰,導致行業越來越困難,產品不僅僅是質量過硬等,更重要的還需要創新。”
“創新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不是做先鋒就是做先烈,但是為墻布這個美麗的行業,無論是做先鋒還是做先烈,我們都會發揮最大的力量,一如既往的把產品做好。”
其實,如今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已經越來越高,對于產品的選擇,以及對于美的認識追求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如果企業沒有自己品牌旗下獨特性的原創產品,而只是沉迷于抄襲不能自拔,今天抄這家,明天抄那家,如此經營,不僅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最終也會成為市場的淘汰者,錯失發展的良機。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