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北京兒童家具市場存在的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這種情況在全國范圍內均有存在,而且是已經存在多年的老問題。
據媒體統計,今年1~5月,江蘇、山東兩省共發生9次兒童家具召回事件,涉及產品包括嬰兒床、兒童高椅、學生桌、學生椅、書柜及兒童電腦桌等。被召回家具存在多種安全隱患,例如抽屜無防拉脫裝置,學生椅上存在孔徑6mm至12mm之間的小孔,書柜未配備固定在建筑物上的連接件,桌面翻板的關閉力小于8N,產品使用說明中缺少產品使用年齡段信息和警示語等,這些內容很容易被忽視,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傷害。
為什么兒童家具產品會長期存在這些問題,是國家缺少標準法規嗎?
不是。我國《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GB28007-2011于2012年8月1日開始實施,該標準對于兒童家具的各種安全要求和警示標志等方面都有詳細規定。生產企業顯然并非不了解國家標準法規,而是未能按照其中規定嚴格執行。調查發現,有些企業在被相關部門檢測出不合格家具后,不是積極主動下架問題產品,而是將其轉移到電商平臺等其他渠道繼續銷售。
顯然,對于國家法規制度,一些家具企業表現出不尊重甚至無視的態度,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有這樣一個典型事例——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兒童使用的柜體類封閉家具應當具有一定的透氣功能,需要開孔,不然兒童誤入其中會因為缺氧發生窒息危險。業內人士發現一家企業的產品缺少應有的開孔,因而向企業負責人提出疑問時,卻得到如是回復:“開不開孔無所謂,沒那么嚴重。家長看好孩子才是硬道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家具安全上。”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家具安全上”這種“無所謂”的態度,既是對國家標準的不尊重,更暴露出其對兒童生命安全的冷漠。
追根溯源,對于以逐利為目的的企業而言,它們的“硬道理”就是利益,在利益之外講人情、講關愛兒童都是白費。而現實是,相比一般產品,兒童家具等兒童產品在研發、生產及商業化方面都更有難度。要知道,任何產品只要加上“兒童”二字,其工藝要求就會變得相對復雜,對用材、結構等安全性以及對原輔料的選擇和質量控制要求都會提高。同時,此類產品適用年齡層窄,投放市場的產品必須開發多種款型、規格或包裝。難度高、利潤薄、風險大等現實難題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但這塊市場又不想放棄,一些企業就選擇走偷工減料降低成本以及蒙混過關降低標準的偏門。
比起在質量安全上的“無所謂”,一些廠家干起忽悠兒童的事情來,卻很有想法。媒體調查發現,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貼著“兒童專用”標簽的產品,其中就包括一些所謂“兒童專用家具”。然而這些打著“兒童專用”標簽的產品,外形、包裝雖然走了兒童路線,變得鮮艷漂亮可愛,但“內容”卻與普通產品差別不大。兒童家具國家標準尚不能嚴格遵照執行,它們會在自我標榜這好那好的“兒童家具”上下真功夫?顯然,這些大多是商家玩的商業噱頭,目的是為了從孩子們兜里掏出錢來。
要改變它們“無所謂”的態度,就必須靠外力——那就是加強監管,嚴格執法,讓違規企業付出代價。同時,還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補齊各種短板,讓企業找不到法律漏洞,不敢擅越雷池。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