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標價多虛高 市場混亂急待整頓
在家居建材行業,對于消費者而言,產品的質量與價格是他們考慮購買的重要原因,然而就這兩點在行業里就出現了不少問題。家居產品價格普遍虛高,甚至有些商家打著“促銷”的牌子實則哄抬價格來欺騙消費者,在質量上不少不良奸商甚至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而在買賣過程中,消費者并不了解產品的真實成本,更不知道產品的真實售價,但貨比三家,以最低價格買到最適合的產品是消費者共同的消費心理,討價還價成為消費者與商家的一場利益博弈。在這場博弈中,消費者砍價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利益的維護與丟失,并滋生了同物不同價、同城不同價等不平等交易現象。
同樣是媒體報道的真實案例,某知名涂料品牌,同款產品在同城4個建材市場中有7種售價。這究根到底還是商家受利益驅使導致的誠信缺失,如此下去,消費者將很難對商家企業產生信心,這對涂料產業的發展將形成一定的打擊。
業內人士在走訪時發現,在購買涂料產品時,消費者時常有當“冤大頭”的情況,大部分涂裝產品都是使用普通粘貼紙或自制的手寫標簽作為價格牌,而且在業內人士問價的十余家門店,沒有一家是按照標簽上的價格銷售的。另外,還有不少門店的產品根本沒有使用價格牌,商品多少錢,全憑店主或店員說的算。
一位從事涂料行業10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不管商家把價格定得多低,消費者還是會砍價,因此不少商家都存在把價格定高、再讓消費者砍價的情況,這也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同一產品的價差其實更多的是租金和服務的差別,有的市場以批發模式為主,店面簡陋、售后沒有大賣場的好、老板一人身兼多職,產品的售價自然便宜一些。按行規,同一產品的價格浮動會控制在30%至40%之內。如果真的把實價標出來了,你們能不講價嗎?
該業內人士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一些知名油漆品牌涂料時,一定要仔細檢查外包裝、生產日期等要素,千萬別貪便宜購買,因為那極有可能是假貨,品牌真桶灌裝假油漆的現象在建材市場中時有發生。
受質量價格雙重打擊,“明碼實價”將成家居建材業新發展趨勢
涂料產品作為生活必須品和耐用商品,既與我們家居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使用時間長、購買頻次較低、單位價值較高,由此成為不少不良廠商投機取巧、牟取暴利的謀生工具。由于涂料在外觀上普通消費者無從分辨真假且施工周期長,甲醛、鉛、苯超標等關乎生活質量和人體健康的產品問題通常要在實際施工時才有所察覺。如果有商家為節省成本使用廉價的劣質涂料“為虎作倀”,那可能要等業主入住甚至更長時間后才會發現問題。
加上前些年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家居建材的整個涂料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各個企業在成本和價格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涂料品牌為了快速搶占全國市場急速布點,而且為了搶奪消費市場常常以“折扣”為促銷手段,三天一小促銷五天一大促銷,以低價格來誘惑消費者購買商品,結果造成涂料市場價格不統一、惡性價格競爭的紊亂局面。
眾所周知,涂料屬于半成品,一款商品上市,其價格成本主要受原材料、人力成本、店面租金等因素的影響,而且由于地域經濟水平的差異,人力成本和店面租金亦有所差距,因此,不同區域的產品價格也會有不同。加上中國涂料品牌眾多,行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和促銷使得行業價格越發不透明的同時,也將行業內的創新產品陷入價格戰的泥沼,阻礙了行業內創新研發的步伐。
事實上,一直以來涂料市場受關注度和品牌辨識度低,生產成本和價格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影響,也給許多商家創造了可乘之機,有益擴大利潤空間。所以,如果一旦實行明碼實價,涂料市場的商家們就等于亮出了企業的底牌,在競爭上就會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谝陨锨闆r,涂料行業推行明碼實價難度相對較大。
但也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明碼實價”并不意味著“明碼低價”,企業并不是放棄利潤全國統一低價銷售,而是將價格控制在理性范圍之內,均衡服務商的利潤分配,鏟除灰色地帶。摒棄了“價格戰”和“無促不銷”的傳統營銷策略,保障了企業和服務商合理利潤的明碼實價,實際上也成為消費群體精確分流的有效手段。
明碼實價的交易過程,實際上也是消費者與商家的相互選擇,實現產品、營銷和服務等各個環節的精準化統籌。對于明碼實價此戰略舉措,無疑能在精準定位的高端客戶群體中,形成高端品牌的心智定位。
歸根結底,“明碼實價”是以誠信經營為利器,推動產品交易公平化、透明化,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亦為家居建材或者說涂料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不僅能夠保護消費者利益,讓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物有所值的商品,還促使廠家和商家將經營的重心轉移到品牌、品質、服務與信譽上來,可有效維護良好的市場交易秩序。
當然,這也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在保證銷售主渠道明碼標價的前提下,在其他渠道逐步加強規范。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涂料市場價格混亂的現象才會得到遏制,涂料市場才能健康、穩定、有序地發展,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保護。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