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前8個月里,在對家裝家居行業的趨勢判斷上,越來越多企業創始人提到了裝修中的“整裝”、BIM、家裝工業化、平臺以及對口碑體系的重視。不得不說,在上游行業“遇冷”對家裝企業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時,家裝企業的應對方式也層出不窮,可謂花樣百出。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家裝企業的“各種姿勢各種招”。
招數一、從裝修設計到整體設計
整裝是2017年家裝企業提得最多的詞匯之一。上半年,隨著行業刮起了一股整裝熱,多家裝企從對內的產品體系到對外的宣傳口號上都進行了升級。
從產品展示的形態上看,整裝與以往的“裝修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整裝展現的是一整套家裝環境,包括不同風格的樣板間,為用戶帶來一種拎包入住的即視感。套餐則不然,在裝企的展區內,主打套餐模式的企業往往會將家居單品或家裝原材料等進行單獨陳列,其提供的品類也僅僅包括基礎裝修和主材。相反,整裝還包括軟裝和部分家電,為用戶提供以整體設計為核心的家裝一站式解決方案,還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家裝公司都已經推出了整裝產品,比如今朝裝飾的英邁、實創裝修推出的升級版完美家裝+極裝吉住全屋整裝產品、業之峰的全包圓、東易日盛的速美超級家以及我愛我家發布的“臻摯環保”拎包入住產品等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已經形成的市場氛圍上看,整裝行業的滲透率在未來會越來越高,近一兩年很快就會超過50%。
招數二、自建工廠,提供“價格透明化”和一站式家裝產品服務
除了滿足消費者的整裝需求,不少裝企將自建工廠作為一種快速豐富產品線、把握定制產品控制權的舉措之一,選擇將產業鏈做重。
對于這種模式,有行業人士指出,工廠的施工、運營與管理與門店體系具有很大的差別,自建工廠擴大了公司既有體系的生產流程,模式偏重,其中容易產生很多的“坑”。而用戶往往只在意的是產品質量與交付體驗,對于產品是否為本廠家生產并不會傾注太多精力。
招數三、打出“新零售”旗號,擁抱多元化渠道變革、提高創新能力成大勢所趨
新零售這一熱詞自出現之后,很快變成一股浪潮席卷了各個行業,而“家居新零售”也已躍居家居家裝行業的熱詞排行榜榜首,這對于家裝行業而言則意味著創新能力、技術能力、制造能力、新渠道建設等能力的多方位提升。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裝公司已經把家居新零售當成了一種戰略性的發展方向。
隨著消費者新消費需求的不斷涌現與忙碌的生活節奏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家裝公司極需解決產品同質化問題,而新零售恰好成為了一種符合當下用戶需求的發展方向,要想真正做到“新零售”,勢必要從內在場景化、生活方式研究、大數據獲取、供應鏈整合、柔性化生產技術等方面作出改變,而這些內容都是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家裝家居行業的“新零售”已成為大勢所趨,而擁抱多元化渠道、提高企業自身的軟硬件能力將是接下來的核心發力點。
事實上,家裝企業這場市場“爭奪戰”算得上花樣百出。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大招數,還有打環保牌、IP效應、家裝新科技等等。不少家裝企業紛紛圍繞自身定位開發出不同的產品線。
不過,在家裝企業多樣化的打法之下,卻發現似乎有些脫離消費者最為需要的“提高交付效率”和“提升用戶體驗”兩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并購、戰略合作引發的“抱團取暖”,還是打出新概念、迎合大的浪潮,都不能脫離消費者最為關心的核心價值取向。
其實,家裝行業的未來總歸是屬于堅持到最后、具有創新力和較強的技術體系支撐的企業,而在這樣的企業出現之前,我們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去等待和驗證事物的發展結果。新的一輪資本寒冬時期又要來了,如果家裝企業沒有過硬的技術基礎和優秀的創新力、較好的前瞻性和判斷力,再多的招數也只是花樣而已。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