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博洛尼亞展上的陶瓷產品規格來看,大規格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大板占據整體參展比例為15~20%,瓷磚最大規格達到了1600×3200mm,其中1200×2400mm、900×1800mm、1200×1200mm瓷磚增多。不管是今年的博洛尼亞展,還是秋季佛山陶博會,瓷磚向大規格方面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
在行業人士看來,陶瓷產品規格的變化,主要是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過去600×600mm、800×mm等主流的產品規格,在80、90后甚至00后消費群體崛起的今天,對家居空間的審美,從過去中規中矩的方正格局,到更跳躍更靈動的線條空間,常規產品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催生更多規格產品的出爐。“正方形的瓷磚裝修變化比較少,1:2比例的瓷磚,裝修可以帶來更多的變化,上墻也比較漂亮,線條更靈動。”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尹虹認為。
同時,600×600mm、800×800mm主流規格產品,經過多年沉淀以及價格血戰,價格已經相當透明,利潤稀薄,受利益驅動,企業更愿意推出一些新的產品規格,尋找新的機會。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相比于800×800mm主流規格產品,900×900mm、600×1200mm等規格產品,更符合建筑設計的建筑模數。
行業人士認為,大規格產品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將打破瓷磚行業的格局,未來的瓷磚行業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建筑材料領域,將進行跨界,向工業材料領域進行拓展。
一、大規格突破之難
中國陶瓷產品在走向大規格的路上,可以說是篳路藍縷。
1993年,中國建筑陶瓷的產量,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成為世界建陶瓷生產大國。但是,陶瓷產品的規格卻進步不大,仍然以小規格為主。國外同一時期600×600mm規格的瓷磚產品,已經成了市場消費的主流趨勢。
其主要原因,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陶瓷裝備尚未突破,國內企業只有生產小壓機的能力,到1995年,中國陶瓷行業生產最大的壓機,也只有石灣陶瓷機械總廠推出的YP600型壓機,YP1000型機直到1995年才由咸陽陶瓷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和佛陶集團陶瓷機械制造總廠研發推出。而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陶瓷強國,因忌憚于中國建筑陶瓷的發展速度,在陶瓷壓機等裝備方面,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因為壓機、拋光機等陶瓷裝備的限制,一直到1999年之前,中國陶瓷行業主要以小規格產品為主,中國第一代建筑陶瓷產品彩釉磚,以及第二代產品耐磨磚,主流規格是200×200mm、300×300mm、400×400mm。1990年佛山石灣工業陶瓷廠引進當時最大的拋光磚生產線,中國陶瓷進入到拋光磚時代,主流的產品規格仍沿襲以前的300×300mm、400×400mm、500×500mm為主,甚至到1998年水晶磚風靡的時代,產品規格仍以500×500mm為主流。
在此期間,雖然有些企業引進了國外陶瓷裝備生產出600×600mm甚至更大規格的產品,但因為裝備價格高企,只有少部分資金和實力雄厚的陶瓷企業,能從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日本等國進口大噸位自動壓磚機,600×600mm以上的產品規格在行業還沒有成為主流產品。
1999年,科達研制成功KD3200壓機,成為當時中國陶瓷行業最大噸位壓機,壓制出兩片600×600mm釉面地磚,以及兩片400×800mm釉面地磚,以及一片600×600mm瓷質磚。科達推出的KD3200壓機,結束了中國陶瓷行業大噸位壓機只能依靠進口的局面,自此,中國陶瓷行業的產品規格,正式進入600×600mm時代。
四年后,到2002年科達研制又成功推出KD4800壓機,將瓷磚壓制規格提高到800×800mm。此后,600×600mm、800×800mm兩種規格的產品,成為霸占中國陶瓷行業的主流市場十多年之久的產品規格。
隨后,國產壓機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并取代進口壓機成為中國建陶行業的主流,到如今已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陶瓷行業在追求大規格產品的路上,也一路狂飆。2006年科達MODULO6800陶瓷薄板壓機研制成功,壓制900×1800×5.5mm的陶瓷薄板,開啟中國大板時代。2007年,蒙娜麗莎集團率先建成國內首條大規格干壓陶瓷板生產線,首創全國第一塊900×1800×5.5mm干壓陶瓷板并實現量產。2015年12月,由恒力泰自主研發的亞洲首臺萬噸級壓磚機??YP10000正式投放市場。2016年2月,YP10000在蒙娜麗莎集團正式投產,首創2400×1200mm超大規格陶瓷薄板。2016年7月,科達首臺萬噸壓機??KD10008在峨眉山金陶瓷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投產;2017年3月2日,恒力泰YP16800壓機再次在蒙娜麗莎集團正式上線投產,并成功壓制出1220×2440mm陶瓷大板。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格瓷磚已在行業內初具規模。在第29屆佛山陶博會上,包括亞細亞、博德、LA’BOBO、蒙娜麗莎等企業都展示了大規格產品,尺寸包括600×1200
mm、800×1800 mm、900×1800 mm、1200×2400 mm、1000×3000 mm、1500×3000 mm、1600×32000
mm等。到今年秋季陶博會,大規格產品,已經成為行業推新的主流。
二、建筑模數規范800×800mm或將被淘汰
“未來的瓷磚產品規格的發展趨勢,900×900 mm規格的產品會成為主流,600×600 mm規格的還會有,800×800
mm規格的不會有。”意陶特銷售副總經理李學志說。
在李學志看來,800×800 mm規格的產品,并不符合建筑模數,未來將面臨淘汰。在此前意特陶發布的新品中,900×900 mm、600×1200
mm規格的瓷拋磚以及仿古磚,占據了主流。在給員工培訓時,李學志特意強調,900×900 mm、600×1200 mm等規格的產品,是符合建筑模數的。
什么是建筑模數?根據1986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發布的《建筑模數協調統一標準》GBJ2?86國家標準:建筑的基本模數的數值為100mm,其符號為M即1M等于100mm。水平擴大模數基數為3M、6M、12M、15M、30M、60M,其相應的尺寸分別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豎向擴大模數的基數為3M與6M,其相應的尺寸為300mm和600mm。
因此,作為建筑材料的陶瓷產品,其標準尺寸應該為300mm的倍數。不過,長期以來,中國陶瓷產品并沒有按照建筑模數來進行生產。“瓷磚一直沒有跟建筑模數配套,國內對于建筑模數的限制沒有那么嚴格。”尹虹表示。
記者查閱相關歷史資料發現,在1998年到1999年期間,佛山企業大部分陶瓷產品的規格,如耐磨磚產品的規格主要是200×200mm、300×300mm、400×400mm、500×500mm,瓷質印花磚產品的規格主要是250×250mm、300×300mm、400×400mm,水晶磚產品規格則主要是500×500mm,拋光磚則以400×400mm、500×500mm、600×600
mm為主,這些產品規格,大部分并非300mm的倍數。現在市場上成為主流規格的800×800mm的產品,也是在建筑模數之外。
“國內大部分陶瓷企業,在產品的規格設計上,只是站在產品的層面去考慮,并沒有站在整個工業設計的層面去考慮,沒有考慮整個工業設計對環境的影響,對用戶便利性的影響。如果把這些都考慮進去,我們以后的規格會越來越科學。”簡一大理石瓷磚副總經理楊君之說,2014年,簡一在在行業首先推出900×900
mm規格的第六代大理石產品以后,就取消了800×800mm系列的產品。
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工業行業標準:建筑陶瓷磚模數》,對建筑陶瓷產品的尺寸進行了規范,要求按照建筑模數生產相關尺寸的產品,不過,這一標準并未在行業內得到推廣。
蒙娜麗莎董事張旗康是這一標準制訂的參與者,“房地產的建筑模數,是以300mm為基數的,因此才會制定瓷磚的標準模數。不過這一標準就是推薦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張旗康表示,800×800mm的流行,和市場上習慣瓷磚的固定尺寸有關。除非建筑陶瓷磚模數的標準被列為強制性標準,800×800mm規格的才有可能不會生產。
在張旗康看來,現在陶瓷企業不注重標準模數,也跟房地產企業并未執行相關建筑標準有關。“現在瓷磚的尺寸,已經精準到零點幾毫米,但房地產標準都沒有達到以毫米級來論。不同房地產企業對不同戶型的寬度和長度,標準五花八門,并沒有基于建筑模數來做,可能相差十毫米到五十毫米不等。”張旗康表示,目前推行建筑模數,還不太現實,只有房地產的標準化,配套的裝飾企業生產產品,才有可能普及。因此,800×800mm等規格的產品,作為習慣性的產品尺寸還將在市場上占據一定的空間。
不過,房地產的標準化時代,也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即將到來。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到目前,全國已有30
多個省市出臺了裝配式建筑專門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未來,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不符合建筑模數的瓷磚產品規格,或將面臨淘汰的局面。
三、大規格產品為行業帶來更多可能
除建筑模數外,傳統規格的瓷磚產品,歷經多年的價格血戰,已經到了利潤微博的地步,因此,大規格產品成為眾多陶瓷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也為一些新品牌的生長,提供了空間,不少品牌還專注于只做單一規格的產品。
“傳統的600×600mm、800×800mm完全沒有路走了,價格空間很小,利潤薄。”西馬陶瓷董事長楊朝輝說,西馬在產品規格上走差異化路線,定位于做單一規格產品的品牌,一種規格供應全球,從2014年6月1日開始,西馬就專注于只做600×1200mm規格的瓷磚產品。在楊朝輝看來,現在的瓷磚產品都中規中矩,消費者看慣了四四方方的產品,有些審美疲勞,市場需要一些新規格的產品來進行刺激。600×1200mm規格的產品,可以切割成200×1200mm,300×1200mm,多種規格應用組合,空間的線條更靈活多變。
“600×1200mm規格的產品當時很少人做,只有一些大品牌做一些作為補充,我們就想把這個單一的規格做為一個品牌來做,雖然說這個規格有些單一,但是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品類,作為一個小品牌,我們就慢慢做,抓住一個點,就可以慢慢做起來。”楊朝輝表示,到今年,西馬陶瓷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了2到3個億。今年,楊朝輝又新注冊成立了新的品牌??西馬家居,重走西馬陶瓷單一規格的路線,專注于做750×1500mm規格的產品。
盛世名嘉也在今年秋季佛山陶博會上推出600×1200mm規格的產品,專注于做這一規格的產品。佛山市華夏名家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志毅表示,600×1200mm規格在今年山東淄博的陶博會上就已經表現強勁,很多企業都展示了這一規格的產品。
“600×1200mm規格的的產品鋪貼方法多樣,不管是工字型鋪貼,還是菱形鋪貼,都很漂亮。”彭志毅表示,在切割方面,600×1200mm規格的產品也具有優勢,800×800mm切割的成本費用偏高,而且切割會有損瓷磚表面的張力,硬度強度已經破壞,容易發生變形。
據裝一網了解,在美國,陶瓷行業把1200×1200mm作為比較理想的大尺寸,在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大規格也漸漸成為一個新趨勢。而中國從2011年開始,陶瓷生產企業開發新產品,才開始偏向于大規格瓷磚的研發,直到近兩年才漸漸流行開來,并逐漸替代原來的主流規格,瓷磚產品的規格也越來越豐富。
同時,大規格瓷磚也為瓷磚產品在應用領域進行了拓展。在今年的6月27日,簡一推出了810×1620mm、1620×3240mm兩種規格的簡一大板大理石瓷磚,楊君之介紹,這一規格的產品,實現了建筑陶瓷各方面的創新性應用,拓展了瓷磚應用的外延,除了應用在日常桌面、地面、墻面等,可以用來做家具,也可以在外墻實現各種應用的無縫鋪貼,還可以進行DIY個人定制化。
7月28日,諾貝爾也發布了大規格的瓷拋磚大板,擁有900×1800mm、1600×1600mm、1600×2400mm、1500×3000mm、1600×3200mm等多種規格,是目前全球規格最大的大板瓷拋磚。據了解,諾貝爾瓷拋磚大板除了常規的應用于地面和墻面鋪貼外,還可以應用于家電如冰箱的表面材料、浴室柜表面裝飾、廚房臺面等多種工業產品領域,極大地拓展豐富了瓷磚的無限可能。
因此,大規格打破了瓷磚行業的格局,未來的瓷磚行業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建筑材料領域,將進行跨界,向工業材料領域進行拓展,瓷磚向大規格方面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