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經濟路在何方
“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產,三流企業做市場,四流企業做實業”,這句多年前就在民間流傳的俚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實體企業面臨的尷尬地位。“實業救國”距離現今也不過100多年。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濟依靠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家居制造業無論是產業還是產量都能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展現了中國實體經濟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中的當仁不讓。而近幾年,在資本的逐利性面前,虛擬經濟不斷走高的利潤促使大量的民間資本逃離實體經濟。很多企業家“棄實投虛”,中國經濟的局部早已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現象。
作為行業人士,蘇綸注視了中國家居近30年。談起實體經濟,他表示“確實沒有過去那樣好做了。”早在1994年,蘇綸就率先創造了“家居”這一詞匯,伴隨著這個專用名詞被收入詞典,到如今變成再日常不過的生活化詞匯,中國家居制造業有過輝煌,同時現在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自身問題。其中,首當其沖的問題即產品過剩,市面上的商品遠遠超出了消費需求。而一些新興的消費需求,當下家居產業的創新能力還很難跟的上。
“為什么我們的消費者會一窩蜂跑去日本購買馬桶蓋?這個問題值得中國的制造商們反思。如果國內能提供同等質量的商品,還會有人去日本扛馬桶蓋嗎?”
不得不承認,從“制造”到“智造”中國還有一段路要走。蘇綸認為,家居實體經濟要想逆勢,必須拿自身“開刀”!未來,隨著環保需求的加強、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家居實體經濟將遭遇更大的挑戰。一味依靠政策疏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本身應該認真研究消費需求,加快轉型升級、降本增效。
借力電商,再煥實體經濟活力。
還未走遠的“雙11”,讓我們又一次見識了13億人口的線上狂歡。大規模的集中于某個電商平臺的消費行為,儼然變成了另一種創造歷史的節日。另一方面,無論是“互聯網+”模式的提倡,還是“新零售”概念的提出,都不難看出“線上”已經成為經濟生活中最重要的手段。
蘇綸認為“電商只是一種手段,離開實體企業、離開制造業,將會變成無源之水,失去用武之地。”
至少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都應該強調,實體經濟是一國市場穩定運行的最廣泛基礎。一旦離開了實際的生產制造,電商平臺面臨的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當下,新興電商平臺與傳統實體店呈現出了一種博弈狀態。蘇綸表示,消費體驗將是雙方取勝的關鍵。“電商平臺縮減了環節、降低了成本的同時,還能為消費者提供省時、省心、省力的體驗感,這是非常難得的。”家裝行業已經進入了服務致勝階段。蘇綸十分看好新零售。他認為,未來誰能在消費體驗上做到流通、誠信、規范、效率,誰就能取得這場博弈的勝利。
把脈2017 展望家居大未來
總體而言,過去一年家居行業還是呈現出了一種“可期待”的勢頭。據中國建材市場協會2017前三季度中期報告,今年我國建材家居市場既沒有進一步下滑,也沒有明顯回升。除了受商品房銷售情況的影響,出現的地區性不平衡波動,構成建材市場影響的因素已頗為微少。這表明我們已經進入了一種相對平穩的階段平衡期。
“我很看好未來中國家居行業的發展。”蘇綸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家居業都將處于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質增效階段。而在未來大環境下,影響家居行業發展的不僅僅是行業的半身,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人口、城鎮化、房屋建設、老齡化、科技創新等因素,都將成為家居行業的風向標。
據裝一網了解,截止到2035年,中國仍將處于人口凈增長的階段。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的18年內,中國的新家庭數量將會一直增加。新家庭的組成則會為家居領域帶來剛性需求。與此同時,城鎮化也在不斷加速中,我國目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不到60%,未來幾十年將逐步達到現代社會的70-80%,城鎮化的提高將會促使城鎮家居業的發展,整體上提高中國家居業的質量。雖然新房數量將會在未來逐年減少,但老房裝修卻是不可忽視的市場,數量巨大的既有房屋的循環往復的裝修過程將為家居業提供持續動力。新消費群體的不斷涌現和適老化裝修,則將在未來不斷刺激家居市場變更理念、提升技術,從根本上發生質變。這一切都預示著,中國家居的未來,值得一看!
來源:中華地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