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綠色生產和智能制造
中國建筑陶瓷衛生潔具行業“十三五”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筑陶瓷產量保持在100億平米,衛生陶瓷平米達到2.5億件,80%的企業要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建筑陶瓷工業實現廢水零排放,規模以上的五金衛浴企業實現清潔生產,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穩定排放。50%以上企業實現“綠色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基本達到安全生產標準要求。
建筑陶瓷企業人均勞動生產率超過80萬元。衛生潔具企業人均勞動生產率超過60萬元。先進品牌企業和高附加值產品企業人均勞動生產率超過120萬元。“十三五”末培育3~5家銷售額超百億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企業。
隨著科技的發展,用戶的需求從“批量化”逐漸走向了“定制化”,開始對建筑衛生陶瓷生產的柔性、綠色、智能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訴求。市場的轉變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和理念以適應新市場。為此,有必要探討互聯網+和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智能化制造”和“綠色生產”相結合的新模式。
(1)綠色生產是指生產過程中實現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達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低碳尤其環保達標排放是陶瓷企業生存的基礎與根本,唯有重視環保治理工作,達標排放,企業才有可能活下來,活下來才有機會發展。
(2)智能制造是指以機器替人,解決招工難,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積極推進智能化裝備與制造,實現信息化與自動化的融合,實現個性化柔性定制。這無疑是陶瓷行業當下與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3)陶瓷行業的轉型升級,裝備一定要先行。
中國陶瓷機械己經完全能夠向世界陶瓷企業提供建設所需的大量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的創新陶瓷機械裝備。
今后陶瓷產業的重點:將是實現全面轉型升級,將增效益、提品質、綠色生產、智能制造作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推進產業的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
陶瓷機械研發的重點是:提高整機性能,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尤其是在降低設備能耗,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型方面進行提升,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是陶瓷機械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節能降耗裝備、環境保護裝備、自動化裝備以及提升產品質量的裝備將是今后一段時間陶瓷機械研發的重點。
(4)近年來綠色生產智能制造取得的成果。
2016年11月29日下午,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在佛山組織召開“建筑陶瓷數字化綠色制造成套工藝技術與裝備”國家級科技成果鑒定。主要分為建筑陶瓷數字化成套生產技術與裝備的研發、陶瓷薄板產業化生產工藝與技術、陶瓷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與裝備三個技術模塊,推動行業向“綠色”、“智造”轉型。
2、綠色生產的核心是“節能、降耗、減污”
綠色生產(green
production)是指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實施工業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產生量最少化的一種綜合措施。綠色生產與清潔生產的概念并無太大差別,我們可以把綠色生產定義為按照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來組織生產過程,創造出綠色產品,以滿足綠色消費。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生產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所謂的綠色生產和綠色產品都是相對于原來的生產過程和產品而言的。所以綠色生產本身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綠色生產的內涵將不斷更新進步。
3、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制造”
智能制造是傳統的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制造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
智能制造的目標是實現個性化(按需定制)、柔性化、高質量、低能耗的“制造”,不是追求機器像人一樣有“智能”。所謂“智能”就是計算機非平凡應用。
“智能”是隨技術進步不斷更新的模糊概念,技術普及了就認為不怎么“智能”了。因此不要花太多精力追問“智能在哪里”,不要攀比“智能”。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個性化可能是更切實際的目標。
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都對應著智能制造體系中某一核心環節的不斷成熟。就目前而言,我國仍處于“工業2.0”(電氣化)的后期階段,“工業3.0”(信息化)還有待進一步普及,“工業4.0”(智能化)正在嘗試盡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在綠色生產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績,借用蒙娜麗莎張董的一句話總結:“在綠色生產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沒有句號,只有逗號’。”
4、關于大板成形技術與裝備的思考
今年大板被稱之為最熱門的話題。目前,國際上陶瓷大板的生產裝備主要是以意大利system、sacmi、siti b&
t為代表的西方生產廠家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恒力泰、科達。
system采用超大噸位無模框皮帶式頂壓成形工藝與裝備。sacmi采用連續輥壓成形工藝與裝備。siti b&
t采用超大噸位無模框成形工藝與裝備。
國內恒力泰、科達均采用傳統的壓制成形工藝與裝備,推出了超大噸位的傳統壓機,為陶瓷大板設備的國產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裝備企業是為建陶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在創新的道路上從未停止,研發了不少新的技術和裝備,比如說大板的生產成型技術,從窯爐,從噴墨機來看基本上都是國產的,另外這幾年連續球墨生產技術及裝備都在提高。
干法濕粉生產技術裝備,國內那么多年沒有推廣,這幾年開始得到應用,目前應該有幾家企業在推廣這個。西班牙79%的生產線采用了干法。干法是一個今后值得推廣的工藝和設備,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濕法工藝和裝備,因為不同的產品對粉料制備的要求,不同的地區都有差異,實際上干濕兩種模式共存,共同發展。數字化布料生產技術及裝備這兩年有了很大的進步。
最后是節能減排生產技術及裝備。當然減排是環保裝備,這幾年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節能、窯爐這幾年進步的幅度比往年大,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因為有這些技術和裝備,為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和裝備的保證,使得建筑陶瓷企業這幾年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這種進步今后將會作為行業發展的一種模式、一種規范。
近幾年我國的陶瓷裝備制造企業為建陶行業的轉型升級,在創新的道路從未停止,研發了不少新的技術和裝備,如大板生產技術及裝備、連續式球磨生產技術及裝備、干法制粉生產技術及裝備、數字化布料生產技術及裝備、節能減排生產技術及裝備等,必定會為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和裝備的保障。
來源:騰訊家居